世乒赛跨国组合——“抢镜”容易“救市”难
说起跨国组合,两年前的苏州世乒赛上,中国选手许昕搭档韩国选手梁夏银加冕混双冠军的一幕,至今令很多乒乓球爱好者津津乐道。
当时,马龙也搭档德国名将波尔参加男双比赛,尽管“马可波罗”组合签运不佳,在第二轮不敌后来夺冠的张继科/许昕组合,但他们在中德媒体的热度几乎延续了整个赛事。
本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延续这一做法,跨国配对依旧存在——马龙和波尔再次携手参加男双比赛,方博与德国女选手索尔佳参加混双比赛,冯亚兰搭档丹麦男运动员格罗斯参与混双角逐。
此举一出,球迷点赞无数,有人甚至调侃“国乒为了不包揽金牌,真是费尽了心思”。
“国乒的跨国组合不是针对一次比赛,而是要有延续性。我们会坚持选派优秀选手与国外运动员配对。”国乒总教练刘国梁坦言,对于乒乓球的全球推广,国乒将全力以赴支持。
刘国梁表示,这次跨国配对的选择,比上一届苏州世乒赛多了一些考虑。“我们希望和东道主德国队合作,一方面考虑到他们实力强大,另一方面希望能为提升乒乓球的影响力作出贡献”。
然而,在今天的一场男双比赛中,马龙/波尔在先胜一局的情况下连丢四局,不敌中国组合樊振东/许昕,提早出局,目送对手挺进八强。
尽管马龙和波尔再次遗憾出局,但他们的表现将世乒赛的影响力推上一个新台阶。一大早,赛场内就涌进了众多德国球迷,他们都是冲着这场比赛而来。德国媒体对这场比赛也表现出浓厚兴趣,赛后采访波尔的记者不下数十位,热度可见一斑。
此外,在当日混双的角逐中,冯亚兰/格罗斯没有守住3∶2的领先优势,被中国香港组合黄镇廷/杜凯琹淘汰出局。幸运的是,方博搭档索尔佳以4∶0横扫庄智渊/陈思羽闯进混双八强。
跨国组合,目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乒乓球运动,但也面临着现实的难题——
首先,交流是个问题。马龙和波尔这场比赛失利,除了实力之外,交流不畅也是个障碍。马龙看到了对手的变化,却无法及时跟波尔沟通,临场应变不足导致输球。跨国组合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对队员的外语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平时除了练球之外,学好外语也很关键。
其次,缺少磨合,配合生疏。冯亚兰和格罗斯,以前基本不认识,也没有合练过,只是在世乒赛前两天合练了几回。球迷都知道,双打比赛配合最重要,默契度需要在训练中不断磨合培养。
再次,排名规则也是难题。由于不是固定搭档,无法常年参加国际乒联的赛事,跨国组合往往没有世界排名,不能占据种子席位,签运不佳成为常事。
当然,凡事有弊也有利,跨国组合的好处也不言而喻。它不仅能促进乒乓球的国际交流,推动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还能帮助部分外国运动员提高个人技战术水平。
跨国组合,是一种危机意识下的思变之举。然而,“抢镜”容易“救市”难,要想真正改变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日渐式微的现状,国乒仍需作出更多的努力。 记者 仇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