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坤、杨昊等女排“黄金一代”,到殷剑、孙甜甜等新老奥运冠军,随着第十一届全运会赛事全面展开,不少国内体坛“大腕”的谢幕演出也接连上演。本届全运会被大批名将(包括已阔别赛场多年又复出者)视为其运动员生涯的终点,他们中的不少人其实已伤痕累累,但是依然坚持到了本届全运会。为何全运会诱惑力如此之大?在“热爱、不舍”等解释的背后,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全运会最后一搏
全运会通常是行将退役的老将们上演最后一搏的最佳舞台。羽毛球名将高崚、魏轶力、谢杏芳、杨维、张洁雯,女排“黄金一代”成员冯坤、周苏红、刘亚男、杨昊、张越红,以及沙排名将田佳、亚洲“蝶后”周雅菲、中国男子体操队队长黄旭、男篮“神投手”李楠、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冠军孙甜甜、北京奥运会帆板冠军殷剑等,都已经或将要在全运会之后退役。
除现役老将外,每逢全运年,还会有大批名将复出。本届全运会羽毛球赛场上,已执掌教鞭的前世界名将刘永、夏煊泽、陈其遒、孙俊纷纷复出,与弟子们同场竞技。两届奥运会女子射箭银牌得主何影已是吉林女队主教练,仍第5次登上全运会射箭场。此外亮相的还有年过40的奥运会飞碟冠军张山、中国男子重剑队主帅赵刚、雅典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劳丽诗等。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些老将在已进行的比赛中不乏精彩表现。因伤无缘北京奥运会的体操名将滕海滨,淡出公众视野近2年后重返赛场,力挫众多新人斩获男子全能金牌。38岁“高龄”的女子花剑选手肖爱华取得了个人赛4连冠,羽毛球双打名将赵婷婷则将混双金牌收入囊中。
领导盛情难却
对于多数地方运动队来说,训练备战工作完全以4年一届的全运会为周期,而非奥运会。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的竞技舞台,也是衡量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南方某省一位多次获得全运会冠军、并曾获奥运冠军的知名选手对本报记者直言不讳:“地方体育部门的业绩更多是通过全运会来体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领导对全运会的重视程度高于奥运会。”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队领导和教练通常都会希望老将或坚持、或复出,去全运会争金夺银。而对于领导和教练的殷切希望,老将们很难抗拒。“领导肯定希望老队员再打一届,毕竟兵越多胜机越大。尤其是后备力量不足的项目,老将被‘盯’得更紧,压力更大。”这位知名选手坦言,省体育局领导也曾提出希望他参加十一运会,不过最终他婉拒了,“运动员也是不会被逼上赛场的,身体情况不行的话,再怎样逼也比不了。能上场参赛的,肯定是因为还有能力完成比赛。”
除领导做工作外,个别老将也会主动“还人情”。中国场地自行车“第一人”姜翠华两年前从辽宁队退役,赋闲在家,广东队聘其为教练,使其成功再就业。于是姜翠华知恩图报,主动复出,以回报广东省体育局的厚爱。
物质奖励不必讳言
与领导的盛情难却相比,物质奖励也是一些老将参赛更实际的动力。九运会,东道主广东特意兴建“冠军楼”,奖励夺冠选手;十运会,东道主江苏为本省冠军开出40万元的奖金,另加价值60万元的住房。本届全运会还未正式开幕,就传出了5次代表江苏参赛的女子花剑老将肖爱华由于接连夺金获得高额奖金的消息。虽然奖金的数额未经证实,但是不可否认,奖金肯定是有的。
“运动员毕竟也要顾虑生活来源,要为后路着想。大多数老将奉献了全部青春,顾不上学业和家庭,退役后生活窘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位知名选手认为,老将为奖金征战全运会也无可厚非,“为队争光、不舍赛场多数是客套话。追求物质奖励,退役前再拼一把,没什么不对。”
本报记者 王笑笑 RJ231 本报济南21日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