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业面临信任危机 "黄金时代"或终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12月9日晚间,自称贵州茅台投资者的“水晶皇”发博文称,其于茅台酒专卖店购买一瓶53度飞天茅台并将该酒送至检验中心检测结果显示,茅台酒中塑化剂含量超标1.2倍。尽管“茅台含塑”争议还未定论,但短短几日,茅台股价市值已缩水近300亿。10日早晨,贵州茅台紧急停牌。
相关人士表示,今年高端白酒销售“旺季”不旺的影响因素除了白酒塑化剂事件后市场负面情绪影响行业消费信心外,高库存压力、市场营销泡沫萎缩等因素也都预示出了今年白酒销售“步履艰辛”的前景。
白酒产业面临信任危机
此次“茅台含塑”质疑依然源于检验报告。只不过这次质疑的主角由第三方鉴定机构变成了个人行为。
茅台质量部门对该检测报告提出了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存在偏差、网上检测报告图片标准不符、产品说明与实际产品不符等多处质疑。该部门发出公告表示,根据自查及与权威机构比对结果,公司出厂产品塑化剂指标均符合国家部门限量要求。白酒塑化剂事件后,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经抽检茅台产品,对网友公布的检测将进一步核实。
食品产业分析师边晨光表示,自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以来,白酒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受此影响,12月3日,五粮液和洋河共同跌破千亿市值;4日,茅台跌下了200元神坛。面对如此处境,白酒企业已纷纷开打品牌保卫战。
一级经销商“拼命”清库存
亏损1.77亿港元;营收同比减少85.4%;存货较今年3月底增加35%……作为最大的经销商,银基集团于近日披露了这样一份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财报,这份“飘红”的“成绩单”无疑进一步加重了白酒市场的“寒意”。
据悉,近年来,白酒经销商预期高端白酒价格将上调,于2011年7月至9月期间购入和囤积了大量高端白酒,导致其库存水平普遍大幅上升。但今年中旬开始,受经济增长放缓和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影响,市场购买力减弱,经销商大多面临被动去库存和被动加库存的双重压力,只有通过降低产品售价以减少库存。
记者根据近两年财报对比中注意到,去年中秋前夕至十一国庆前,以五粮液为例,接连两次提价;但今年中秋,提价却未曾出现。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出今年高端白酒将面临高库存与营销环境不景气的双重压力。
终端酒商欲借“红酒”救市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秋前后,已有相当一批二三级经销商开始减少白酒的进货量,这也是造成上游经销商白酒高库存的因素之一。天津一家烟酒销售商赵凯向记者透露,往年中秋节前,他就开始有意识地多进一批高端白酒,一来为了迎接元旦、春节的旺季到来,二来是怕白酒进价迎节而涨,但今年他不仅没囤货,反而减少了进货。
“白酒销售遇冷,只能寻求其他的利润空间。”他发现,近年来,很多客人开始转向消费洋酒、葡萄酒。“虽然葡萄酒消费还算是稳定,但一二百元价位的酒捧场客人很多。”赵凯说,为了弥补白酒销售下滑的业绩,他下一步在考虑加大红酒的销售力度。“以往红酒、白酒的销售比例二八开,但近一段时间里,这个比例转变成了三七开。”赵凯说,他想在春节到来前增加一个红酒柜台,希望用红酒“救市”。
白酒“黄金时代”或终结
经济大环境不够景气,“三公消费”受到限制等都是使白酒销售不如以往的重要原因。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杨玲认为,早在塑化剂事件发生之前,就有市场人士质疑高端白酒连续提价之后的销售增长潜力。
杨玲表示,今年前三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297.6亿元,同比增长88.65%。是今年少有几个还能保持高增长的行业。不过,从行业层面看,白酒行业的高速扩张已经到了需求难以与之匹配的地步。仅2011年一年,白酒产量就已经超过1000多万千升。今年1至7月份,全国白酒产量继续高歌猛进,已达610.53万千升,同比增长19.63%。以塑化剂事件为界,白酒行业粗犷式发展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过去,靠大放杠杆、盲目扩张将不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