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寨“波尔多”泛滥?葡萄酒迷失之后的冷思考

2012年12月20日 10:26 来源:华夏酒报 参与互动(0)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见童年起步的重要性。现如今谈到葡萄酒亦是如此,业内有着这样的一句话,“三分看工艺,七分看原料”,可见酿酒葡萄的质量对葡萄酒的影响有多重要,客观上对葡萄酒的品质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不得不让笔者联想到葡萄基地的建设与酿酒葡萄品种的多元化上。

  迷失的葡萄酒

   单从文化的角度看,地球村时代,使我们领略了全球各地葡萄酒的口感,不一样的酒质,多元化的说法还说的过去,但不是长久之计。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据《神农本草》记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而葡萄酒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当时葡萄酒只是供给达官贵人、宫廷生活需要,酿酒的动机只为追求高品质,而缺少了流通性,不为众人所知,因而葡萄酒一直以来被国人从思想上冠以舶来品的头衔,进而忘了伸手摸下自己的兜,是不是我们真的不行,本能的会谈到法国的酒庄等,被“崇洋媚外”的褒贬不一的代名词所修饰,却忽视对其寻根问底,找不到自我,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其本质,造成这种观念的原因何在?

   第一,得不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改革开放以来,葡萄酒也随之有着迅猛发展的势头,只是近些年,政府有关部门才意识到,需生产出具有自我文化的葡萄酒。随之发展起来了王朝、张裕、长城等知名品牌,葡萄酒每年在国内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王朝葡萄酒开始了国际化道路,张裕、长城也在国外购买酒庄。葡萄酒形势一片大好,许多良莠不齐的企业开始加入葡萄酒行业,生产的葡萄酒产品也良莠不齐,但是有关部门对此重视程度不够。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必须严把质量关,还国内葡萄酒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生产优质葡萄酒的专业性人才缺少。在研究葡萄酒的这些年,偶尔听到有人说,国内调酒师不及国外调酒师,靠国内的调酒师调不出好酒。这不得不让笔者再次想到宁夏贺兰山区的酒庄主高源以及其在2011年12月14日“宁夏VS波尔多盲品赛”获得来自法国的酿酒专家的一致好评。反其道而观之,中国缺少一个带领普世葡萄酒文化思想的核心领导人,缺少了一种附在日常行为使人们愿意接受,觉得沾到好处的一种观念。比如,早些年,饭桌上提倡多吃饭,到了近几年,变为多吃肉,站在养生的角度讲,蔬菜为清,肉为浊,不宜多吃。细心的人会体会到,吃肉多的人,身体上会散发着特殊的气味。

   其三,进入21世纪,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多,商务人士往来世界各地之间,少不了需酒场的商务礼仪,免不了鹦鹉学舌。喝酒的人多了,受其影响的消费者也多了,葡萄酒的需求也随之而引入国内,大有普及之势,而此时绝大多数跟风的消费者不过是鹦鹉学舌,辨别不了优劣。

   曾有一位大师这样谈到,倘若酒是一个洞,那么葡萄酒就是一个无底洞。特选、优选、珍藏,专家们都搞不明白的事情,硬是要幼儿园水平的消费者做选择,摆明了是忽悠消费者。若仅是以投机取巧的小酒商东施效颦也就罢了,谁知有些名声在外的大牌产品也是打出了“忽悠牌”战略。当业内大搞“忽悠”之风时,早期的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其中的问题,逐渐把买酒的注意力转向进口酒品牌。

  山寨“波尔多”

   当国内酒企业逐渐意识到,消费者将购买力更多地投入“洋酒”当中的时候,这些企业开始因势而利,调整战略方向,在产品上贴上“波尔多”标签。于是诞生了东方的波尔多,“波尔多某某酒庄权威人士的评价、与波尔多某某进口酒能相提并论……”意图用“洋品牌”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结果搞得自己成了四不像,没有本质的定位。

   以上这种显现,不是个别的企业所为,而是整个行业的现象,让人颇有咋舌之感,找不到自我。笔者认为,摆在国内葡萄酒企业面前的有两大问题:其一,是不是要继续法国葡萄酒的高级赝品路线,其二,要寻找到属于中国风格的葡萄酒路线,让世界和中国文化属性接轨,正如王朝在此找到了自身的结合点,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当“法国的波尔多”风波过去,消费者还处在半梦半醒的状态时,葡萄酒企业又转到了产区大跃进,甘肃、宁夏等轰轰烈烈的产区运动,5年建设60万亩、3年建设40万亩葡萄基地等大手笔规划,大有大跃进之相。

   抛开科学规划,就产区的产业链而言,所谈数字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基地规模,资金、酿酒人才、管理等一系列必要的客观条件并不充足,如何消化如此规模的基地。

   在我们积极塑造葡萄酒行业的同时,是企业、政府坐下来谈谈行业未来的时候了,行业需要多些实在,少些浮夸,多些细水长流,少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本国传统,少些崇洋媚外,多些科学依据,少些拍脑门决策。

  价值取向扭曲

   葡萄酒业每年在国内的需求量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好事,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想让国内葡萄酒如此增长,从事情发展的远景看,没有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要适当发展。

   当前,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经销商开始转向销售进口酒,宣传进口酒好,国内酒不好。随着宣传的增多,消费者也开始从潜意识中感觉到进口酒就是比国产葡萄酒好,形成了喝葡萄酒还是喝进口的消费潜意识。即使知道国产葡萄酒中的王朝半干白是用天津原产地的玫瑰香葡萄酿制,生产的品质优良,并多次荣获布鲁塞尔金奖,知道张裕在北京建立了高档酒生产酒庄爱非堡,也会在喝酒的时候潜意识地选择进口酒。

   消费者这种消费心态的转变,如果长久下去,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会成为进口酒的“殖民地”,进口酒将控制中国葡萄酒市场。当若干年后,提起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将会仅仅知道为数不多的几个国产葡萄酒品牌,绝大多数葡萄酒企业在为国外企业卖酒。

   所以,国内葡萄酒企业要认清形势,不要仅仅盲目地追赶葡萄酒行业数字,更多的是从葡萄种植、人才培养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媒体舆论引导国内消费者对国产酒正确的认识,引导消费。

  遵循客观规律

   葡萄酒行业是少数专业人士玩乐的游乐园,绝大多数消费者是凑个热闹,而整个行业能炒到此种大跌眼镜的境地,不得不说所谓专业人士找到了国人的心理需求。

  一位业内人士曾说,“当有一天你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本能的将思维空间与引导葡萄酒业发展进行了结合,一面是进口葡萄酒不断增长,一面是国内一些葡萄酒企业相互掐架,国产葡萄酒行业应该好好思考未来的发展了。

  葡萄酒行业不要老拿历史文化当说辞,不要让首次走到中国街头的老外咋舌:刚成立的酒厂,敢说自己有多少多少年的历史,可追溯到什么年代,更不要将企业文化追溯到人类伊始。这虽是无稽之谈,但国内形势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其他的?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闯入战场,得先活下来。等定下神,时代已经变了,真的是穷则思变。倘如经历几次这样的物质文化运动。剩下的精华也就离道不远了。

   历史是品牌的肉躯,态度是品牌的灵魂。与世界葡萄酒强国相比,我们恰恰缺这两点。有人说,“我不会再喝国产葡萄酒了,国产葡萄酒比强盗还黑,从大厂到小作坊,从东部到西部,国产葡萄酒给了我太多的负面信息。”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2009年以后,当进口葡萄酒以更加猛烈的势头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强烈地感到了这样的消费呼声。

   经销商调侃说,“92”、“94”卖不完,“95”、“96”源源不断。走了“年份”来了“树龄”,天天都有新概念。在无奈之下,消费者选择了“背叛”,经销商也选择了“背叛”,越来越多的人向进口酒靠拢。

  有人断言:国产葡萄酒势必要走到山穷水尽、置之死地,而后方生。我们期望,大乱之后有大治。

【编辑:刘虹利】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