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区:传统埋土法越冬为主,新技术方兴未艾
新疆产区主要包括南疆焉耆盆地、北疆天山北麓、东疆吐鲁番与哈密等地区以及伊梨地区。当地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大。新疆夏季温度最高的地区为吐鲁番,曾达到40℃以上;冬季温度最低的地区为阿勒泰、伊犁等地,曾达到—40℃以下。这些气候条件都对新疆产区的葡萄越冬提出了严峻考验。那么,新疆产区遭遇过的冻害情况如何?当地的葡萄是如何越冬的呢?对此,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13年发生4次冻害
记者着重调查了新疆产区从2000年以来遭受的冻害情况,结果发现,新疆产区13年来共遭受了4次严重冻害,可谓葡萄遭受冻害的重灾区。
2000年10月份,新疆产区遭遇冻害,区内3年以下的葡萄幼树遭受低温冻害,受灾严重,如阜康地区至少冻死1万亩;
2002年10月份,新疆产区续演了2000年的情况,受冻害葡萄园仍以幼树为主,大片葡萄幼树冻死;
2010年,南疆和硕及焉耆产区发生大面积冻害,主要原因是当年积雪太少,持续低温,刚发展起来的新植葡萄抗寒性弱,造成葡萄冻死面积近2万亩;
2012年开春,天山北坡阜康、昌吉、玛纳斯一带葡萄遭受冻害,葡萄树成片死亡,而且罕见的是10年左右树龄的葡萄树也成片冻死。据专家介绍,这与2011年当地葡萄园一直没有积雪覆盖有关,一方面造成当地持续的干旱,一方面葡萄没有积雪的保护,造成葡萄树体脱水。
新疆唐古大漠酒庄酿酒总监张强先生告诉记者,造成葡萄冻害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新疆产区葡萄遭受冻害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低温、积雪少、冬灌水偏少、树体失水抽干等。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产区的葡萄园土壤多为沙质土壤,保水保温能力差,使得葡萄根系容易冻死;葡萄品种本身的抗寒性也起一定的作用,如霞多丽在新疆早熟,枝条生长快,成熟(木质化)早,抗寒性增强,不易受冻;赤霞珠晚熟,枝条成熟晚,在深秋遭受冻害的话极易冻死。在2000年遭受的冻害中,同样的3年生葡萄幼树,霞多丽基本没事,赤霞珠则冻死严重;葡萄园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如果葡萄树结果多,负荷加重,葡萄枝条弱就容易受冻。
传统埋土法占主流
新疆产区的葡萄主要通过人工埋土过冬,葡萄埋土前需经过修剪、浇防冻水等步骤。以天山北麓产区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葡萄埋土前修剪,保留1至3个主蔓及短梢,有利于葡萄树体放倒埋土,减少枝蔓的损伤;
(2)埋土前浇透冬灌水,待土壤水分干湿合适状态再进行埋土;
(3)人工埋土时一般以看不到枝条为准,20多公分厚;当地也有葡萄园采取机械辅助埋土,但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4)需注意的是,1至4年生葡萄幼树容易受冻,需要提早埋土,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开始;对于4年以上葡萄树体,由于抗寒性增强可以适当晚埋,一般在气温达到零度左右开始埋土。
(5)埋土后,严禁牲畜进入葡萄园,牲畜踩踏积雪后,会使冷空气侵入,易冻死葡萄树。
新技术方兴未艾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疆产区近年来为减少越冬成本,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开始推行葡萄越冬新技术,如葡萄免埋土越冬技术、机械覆土技术等。
新疆产区的葡萄免埋土越冬技术主要是采取不同材料覆盖葡萄树越冬。如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银芳研究成功的双膜双层覆盖技术,已经逐步在阜康、克拉玛依、吐鲁番等地区得到大力推广。采用双膜双层覆盖法的好处在于简单易操作,老人妇女都可以参与,减少了劳动力成本的投入。
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采取了机械覆土技术,引进专业的葡萄覆土机。据了解,该机日均覆土60-80亩,相当于40-50人的工作量,每亩比人工覆土节省费用近百元;该团还探索出化纤篷布铺盖与覆土相结合的办法,不仅节约了葡萄越冬成本,还大大提高了防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