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0分钟喝了半瓶红酒 服了解酒药依然到酒驾标准

2013年04月03日 09:25 来源:中国宁波网 参与互动(0)

  酒驾的严查,让一些多于应酬的车主担心贪杯后被查,也有的人害怕饮酒过多而伤身,开始纷纷寻找办法,比如尝试所谓的“解酒药”。

  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很多网店在热卖解酒药,分药片、冲剂和口服液等几种类型。翻看店家夸张的宣传语总结出,服用这些解酒药物后,可以加速酒精在人体中的分解代谢,大幅度降低肝脏和血液中酒精浓度。

  同时,记者还走访了我市多家药店,大多数店家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解酒药”能“在短时间内降低酒精度”的效果。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期《民生实验室》,联合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海曙大队社区中队,就市面上三种常见的解酒药与三种网上盛传的民间偏方,进行了一番酒精度降解对比实验。

  实验记录

  (一)饮酒前,1、2、3号实验人员分别按说明服下A、B、C解酒药,4、5、6号实验人员分别喝下一杯牛奶、一杯蜂蜜水及吃下一根香蕉。

  (二)10分钟后开始饮酒。先各自饮下150ml的红酒,10分钟后交警测试酒精数值(酒精数值指的是每百毫升血液中含有多少毫克酒精的数值)。

  1号酒精数值为11;2号酒精数值为17;3号酒精数值为31;4号酒精数值为14;5号酒精数值为33;6号酒精数值为13。

  (三)再过10分钟,6人各喝下120ml红酒,10分钟后交警测试酒精数值。

  1号酒精数值为32;2号酒精数值为39;3号酒精数值为48;4号酒精数值为19;5号酒精数值为61;6号酒精数值为30。

  (四)再过30分钟,6人再各喝下100ml红酒。至此,各实验人员均喝下370ml的红酒,都呈现出微醉的状态,伴有头晕眼花的情况。10分钟后交警测试酒精数值。

  1号酒精数值为42;2号酒精数值为48;3号酒精数值为71;4号酒精数值为42;5号酒精数值为90;6号酒精数值为61。

  (五)此时,1、2、3号实验人员再各服下A、B、C解酒药,4、5、6号实验人员再各自喝下一杯牛奶、一杯蜂蜜水及吃下一根香蕉。

  滕民警指出,由于红酒的酒精成分逐步进入血液,呼吸道内酒精含量会比较低,此时采用的数据是比较真实的。所以,我们在10分钟后再次测试实验人员的酒精数值。果然,数值有升有降。

  1号酒精数值为39;2号酒精数值为57;3号酒精数值为67;4号酒精数值为39;5号酒精数值为84;6号酒精数值为62。

  (六)30分钟后再次测试。

  1号酒精数值为32;2号酒精数值为50;3号酒精数值为71;4号酒精数值为42;5号酒精数值为66;6号酒精数值为58。

  (七)60分钟后再次测试。

  1号酒精数值为27;2号酒精数值为46;3号酒精数值为67;4号酒精数值为34;5号酒精数值为62;6号酒精数值为48。

  实验结果

  喝了半瓶左右的红酒,1、2、3号实验人员尽管按说明服了解酒药,但一个小时后,酒精数值仍达到酒驾标准。测试中,民间方法的效果反倒好过于解酒药,但也无法迅速降低体内的酒精含量,4、5、6号实验人员的酒精数值仍达到酒驾标准。

  服用解酒药后,1号感觉自己的酒量有点变好;2号觉得酒更容易上头;3号吃过药后有点发热,心跳加速。尝试民间偏方后,4-6号未有明显感觉。

  民警忠告

  通过呼气测试人体酒精含量只是初步的检测,更准确的检测必须是通过抽血检测。目前饮酒驾驶及醉酒驾驶查处已被列入常规化管理,但仍有少数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要想不被查处,唯一的办法是严以自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才能真正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专家解析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若是具备这两种酶,人体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一般人体中都会有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乙醛脱氢酶是大多数国人缺少的。”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志刚告诉记者,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对于酒量好的人来说,如果饮酒过多,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醉酒。

  对于解酒药能解酒一说,黄主任表示,严格意义上来说,醉酒后根本无药可解。根据实验中3种解酒产品的成分看,主要强调的还是护肝作用。

  黄主任还告诉记者,民间相传的解酒法有一定理论依据,比如牛奶等会对酒精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由于人体内部的复杂理化环境和个体差异,实际效果可能也不会太明显。要保护身体健康,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做到少喝酒,特别不要空腹喝酒。

【编辑:陈龙】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