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种小吃,叫“驴打滚儿”。一种裹着豆馅儿的豆面糕,最后在豆面上滚一滚,浑身粘上一层豆面,金光灿灿,仿佛鱼跳龙门一样,耀眼起来,身价也高了似的。其实,这是一种平民的小吃,物质贫乏的时代,既饱眼福又饱口服,老百姓自得其乐的一种发明。
如今,很多人梦寐以求想上春晚,上了春晚,立刻能够摇身一变,身价倍增。其心理和这种“驴打滚”颇具相似之处。只要能够滚一层春晚的豆面,便一样金光灿灿,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上春晚,成为了今日很多人的一种中国梦,除了那些渴望成名的演艺明星外,也是不少草根之梦。所以,央视还专门诞生了一个叫做“我要上春晚”的栏目。
今年的春晚,颇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草根的亮相,其中“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颇受欢迎。他们的草根之梦得以实现,借春晚之水而行万里之船。他们还真的身价倍增,据说,他们已经步入商演,出场费可以拿到几万。应该说,这实在无可厚非。比起一个歌星的出场费,这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别人可以大把大把的赚钱,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借此脱贫致富?
问题是,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便宜事。仅仅靠裹一层豆面,只能是豆面糕,镀的毕竟不是一层金光,草根上了一趟春晚,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歌手。在春晚上听“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唱歌,感觉多少有些变味。有人说“西单女孩”有些紧张;有人说“旭日阳刚”跑调却依然唱出真情;其实,和他们以前在地铁在工地上随意或放肆的歌唱,已经拉开了距离,就像杨丽萍苦心操练的云南草根的歌舞,一上了舞台,再怎样的原生态,也打了折扣。这就是草根们上春晚要付出的必然代价。可能会裹上一层东西,却也失去一些东西。
百老汇再厉害,也只是舞台的一种而已。同样,春晚不可能是一个万能的舞台,能够囊括世上的一切艺术和各路明星;草根也不是“驴打滚儿”,只满足于粘一身豆面粉,求得暂时的金光一闪,然后转身让演出公司继续包装,装上个五彩的礼品盒,在频繁的商演中,去卖个大价钱。
表面上看,草根登上春晚,是梦想的一时绽放;春晚慧眼识珠,获得了观众的掌声;是一场双赢。实际上,春晚在如今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双重追捧和裹挟之下,其地位和作用已经被放大得有些畸形,春晚导演的牛哄哄,和草根的一夜成名,便是这种现象的互为镜像。不说导演,只说草根,为此付出的代价,会以加速度,褪去草根的本色。在春晚扶上马又送一程的商演里,会进一步更像“驴打滚儿”,而不再是草根明星。我想,这也许正是汪峰从“旭日阳刚”那里收回自己《春天里》演出权的一种原因吧?
当然,之所以出现这种畸形的文化现象,是因为我们提供给年轻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渠道和路径还太少,正如眼下投资渠道过多的拥挤在房地产一样,才会出现今日春晚一花独放舍我其谁的场面。需要清醒的是,对于草根而言,春晚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成也草根,亦可败也草根。有眼光有志气的草根明星,真正的舞台不在春晚,而在广阔的民间。盲人歌手周云蓬,原来也是一名草根,他没有上过春晚甚至任何的电视,但他背着一把吉他走遍大江南北,游吟诗人一样自编自唱,唱着那动人的歌谣,禽鸟皆遂性,草木自吹香,别有一番风景,且唱的年头那样久远。 □肖复兴(作家)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