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昨天闭幕。电影网络展映、电影论坛、片商交易、低价放映等引发网民极大关注。然而,也有不少网民质疑:“国际电影季?浮云罢了!”对此,电影界人士表示,在北京举办电影季有着深刻的文化战略考量,其背后所蕴含的“电影市场潜力”、“产业链延伸”、“城市化进程”、“文化走出去”四大潜台词,释放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四大风向标。
北京有无必要举办“电影季”?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说,虽然中国离电影强国还很远,但电影产业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几年保持年均超30%的票房增长率,去年首破100亿元大关,预计500亿元的票房目标并非空想。正是巨大的市场前景,才吸引了22名国际著名电影节主席或高层人士参加本届电影季,创中国电影节之最。
“电影季”对中国电影有什么实际作用?
北京国际电影季有关方面介绍,与其他国内电影节不同,本届电影季并未设立竞赛单元,更没有颁奖盛典,而把重头戏放在“中外电影项目洽商”环节,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韩国CJ娱乐等200多家知名电影巨头和制片机构与国内影视企业进行洽商。
李春良说,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季,中外合拍大片《飞虎》、《鼠之道》、《盛唐危机》、《星舰奥罗拉》等已完成签约。本届电影季洽商总额超过27亿元人民币。
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李庸观认为,电影节不是简单的走秀场,而是寻求联合拍片、筹集资金、建立项目市场的产业功能聚集地。
“电影季”能拉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把合拍片作为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尹鸿说,“但是,合拍不是简单地输出人力或题材,而是从剧本创作、融资模式、电影科技、拍摄理念、发行机制以及衍生品开发等全方位合作。”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中国题材、但由欧美制片方制作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大片却在全球市场大卖的原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