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片卖片均出手阔绰
闯国际市场急需“补课”
全军覆没、没有一部影片有份角逐金棕榈奖并没有影响中国军团前赴后继地奔向戛纳。谁都知道中国影人今时今日去戛纳主要是为了卖片,但包括中国影人自己也没有想到在戛纳会有那么多的影人拖着钱袋去扮演“水鱼”的角色。不止一位中国电影人在戛纳发出感慨,感叹中国买手出手阔绰,竟然互相哄抬价格,令不少“莫名”的外国片变得身价百倍。
缘起
业内微博爆料:“有的人疯啦”
蒋燕鸣是视点数码制作有限公司和华狮盛典(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作为资深业内人士的他近日连发数条微博感叹戛纳惊现中国“水鱼”。蒋燕鸣说:“我觉得有的人疯啦!在戛纳电影市场上,美国的一个发行商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中国的电影市场太好了!你们中国的一家公司就把我近20部影片打包买走了’。一家英国很有名的发行商见到我后,把我拉到一边说‘去年底,你想要的那部片子40万你没要,现在100万,15家中国公司还在竞价’。”
买片 当“水鱼”乱抬价
中国买家自己人打自己人
蒋燕鸣认为:“我去年在美国AFM上和国内的几间公司的老板聊天时谈起此事,希望国内的公司联起手来,不要给美国人抬价。去年《敢死队》的卖价是50万美元,等到要拍续集时,一些公司看到前面的票房很好,一下把价钱抬到200万,更可怕的是,我在戛纳听到的消息已到500万啦! 我们为什么总是要自己打垮自己呢?”
有钱,但缺乏常识
其实去年戛纳电影节时已经有人在微博上爆料说在韩国电影人中间流传一个笑话:“当年中国某公司在戛纳看了《三个家伙》的片花,当即就把这片子买下来了,但是最终没有通过审查。韩国人得出结论,中国买家都很有钱。因为这种大片,只要事前做下功课就知道是不能碰的雷区,就连常年和中国广电总局、中国电影市场打交道的韩国电影人都清楚。”
行家说法:
要尊重国际游戏规则
担任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的著名华语片发行人施南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了中国电影在买卖影片这方面的混乱情况。施南生说:“例如说如果要卖一个片子,不是从拍完了才开始,而是从筹备期就应该开始,所有的物料要准备好。别到了要交东西的时候,忽然说导演去了乌鲁木齐拍片,半年后才有时间回来。甚至有的中国公司,投资人太有钱,但什么都不懂,签合同的时候,还会问:‘合同为什么要签英文?是不是有歧视?’我说‘英文是国际交易的语言’,这里面哪会有歧视?”
施南生认为不管是买片还是卖片都有很多规矩和细节要讲,她说:“我觉得现在很多人的想法很怪,他们觉得没什么解决不了的,有钱就行了。大家一定要尊重专业,尊重国际游戏规则。有的人不管这些,觉得拿钱可以摆平一切。他们觉得反正我有钱,又有市场、又有人,人多势众。我特别想大家快一点集体聪明起来,不要乱搞,乱搞最后还是你去吃那个后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