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就像寄情书
同样是交流,主持和写作带给汪涵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当主持人比较过瘾,因为现场就可以得到观众及时的反馈。而写书则是诚惶诚恐的,就像是寄出一份情书,很忐忑又很期待,不知道能不能收到回信。”去年,不会打字的汪涵一笔一画地写出了《有味》这本书。和通常的名人出书不同,它既不是一本自传,也不是一本圈内八卦集锦,而是通过对折扇、古琴、油布伞、糍粑、木盆等传统物件的描摹,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汪涵说,这封“情书”的回信他已经收到了,“读者的反馈还不错,至少他们会说,哦,原来汪涵也不是那么肤浅的娱乐主持人。”
尝到了写书的甜头,汪涵当然不会就此停笔,“我想要写一本关于语言的书,探讨方言和古汉语之间的联系。”很有语言天赋的他会说全国各地十几种方言,在节目中也会不时显摆一下,“方言是一种很美妙的词语,但是它不断受到冲击。现在很多孩子只会说普通话和英文了,我觉得很可惜,因为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如果全国都说一样的话可能就没意思了。”汪涵把写作看得很严谨,“因为这本书有一定的学术性质,所以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去各地采集方言样本,再去研究每个词语和古汉语的联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身为名人的汪涵,一出书就能挤进“畅销榜”的前几名,但他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爱书之人都爱去旧书市场淘书,但他却去不了,因为他一去就涨价。“我只能委托朋友帮我去淘书,为此我还特地买了一个有彩信功能的手机,他们淘到什么好书就用彩信发给我看。其实这样也挺有乐趣的,感觉像地主收租子似的,每到周末就问朋友,让你找的书找着了么?”
每次去香港,汪涵总会花上大半天时间,到旺角西洋菜街上的那几家开了很多年的二手书店,如“梅馨书屋”、“田原书屋”、“序言书屋”和“新亚书店”去逛一逛。“不求时时得惊喜,唯愿步步有书香”是他淘书经历的自我总结。“董桥先生写的书我是真喜欢,进一本买一本还不过瘾,有时候还甘愿自掏腰包买来分送给朋友,一起分享从老先生笔下透出的那抹清润的旧时月色。”
除了读书、写书、淘书,汪涵还一直有个做读书栏目的想法,“要让它符合湖南卫视的风格,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形式。其实也不着急,做这种节目年纪越大越好,等我40岁以后再做也不迟。”记者 李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