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新《西游》被批台词雷人 张纪中:想改但来不及

2011年07月27日 14:28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西游》被批台词雷人张纪中:想改但来不及
张纪中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纪中版《西游记》即将于8月8日登陆南京新闻综合频道。日前,总制片人张纪中携“悟空”吴樾、“八戒”臧金生、“沙僧”徐锦江等主创来宁为新剧造势。面对从开拍起便不绝于耳的质疑,张纪中早已习以为常,“找茬也是一种娱乐”,并声称重拍《西游记》绝不会简单COPY。同时他也表示,因为赶时间,确实还有些地方不够“尽善尽美”。

  徒弟3人不管师傅?

  他们相生相克

  “让唐僧谈恋爱,让孙悟空吃肉,让猪八戒跟女人上床,让沙和尚撒谎,那才叫颠覆,我们这个根本不算。”张纪中导演一直推崇他这版《西游记》“绝对尊重原著”。比如,经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人怎会白嫩?于是聂远版唐僧成了黑瘦的硬汉;猴脸与猪脸在好莱坞班底的打造下,呈现出“真实又狰狞”的兽面,不再固守老版那张“卡通化、低幼化”的脸;观音也亦男亦女,偶尔还会以贴着小胡子的男性形象出现,因为观音本就有很多化身……虽说尊重原著,却是剑走偏锋,挑战观众的固有认知。“尊重不是遵照,拷贝还不容易吗?那不是创作,是创作肯定有改变。”当有记者质疑,新版师徒四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徒弟3人有时候不听唐僧的话,甚至还会把师父扔在身后导致唐僧被妖怪抓走,张纪中解释说:“这是为了戏剧推进而设计的。而且新版中师徒的关系不会再是呆板的,与其说像职场,不如讲更像一个大家庭,家里人多了关系就复杂了。有的人会敷衍,有的人会反抗,就是家里的小孩也会顶嘴、甚至找茬。”张纪中还透露,其实师徒四人加白龙马的关系,正好代表了中国的五行,彼此相生相克。唐僧是水,孙悟空是火,猪八戒是木,沙僧是土,白龙马是金。“原来我也不懂,但专家解释后我豁然开朗,金生水,所以唐僧行走全靠坐骑白龙马;水旺木,所以八戒说什么唐僧都不恼他;而水又克火,孙悟空无论多大本事都逃不出师父的掌心……”

  台词后现代?

  有些想改但来不及了

  早在新版《西游记》公布人物造型图的时候,指责、非议就已经铺天盖地,而现在,根据网上流传的一点点的花絮和少许台词,“台词太雷人”、“孙悟空爱哭太琼瑶”的批评就已经出现了。对于这种批评,张纪中早看到了。就记者观看过的33集而言,当唐僧说出“狗屁”两字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震惊”。不过,张纪中本人倒有些不记得了,一度怀疑并且有些“抵抗“地说:“你们是从网上看到的吧?都已经总结出好多了。”当记者一致表明这确实是剧中的一句台词时,张纪中态度顿时有些软化,“狗屁?你们觉得怎么啦?不好听是吧,其实有些台词我们也没注意,可以改正过来的,但是时间比较赶,没有机会了。所以只好带聂远来,让他反省一下。大家挑点刺也是正常的,我们欢迎也虚心接受。”但张纪中强调唐僧不是圣人,聂远也说,“《西游记》离我们很远,要让老少都接受,必须做一些改变。任何改编都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的,人都会发脾气,都会不开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于和87版的关系,张纪中更是表示,“和87版没关系,如果硬要说有关系,那就是都捧着那本书。我只能说新版融入了当下创作者的体会、感悟,这才是翻拍的意义。世界名著,随便哪部都被改编过,有的甚至翻拍过十几次,我们不跟老版比,那是历史,能比得了吗?六小龄童的表演能力,全中国再也找不到第二人,按他的路子来演就是死路一条。”

  还没开播就净赚2亿?

  别老惦记这个

  据悉,投资1亿元制作的新版《西游记》到目前为止已经卖出了3亿元,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张纪中却说:“别老惦记这个,反正我是不惦记。再说了,做电视剧想赚点钱不是很正常嘛?赚钱是为了投资更多更好的电视剧。”南京电视台电视剧购销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这是我们台有史以来买进的最贵的一部剧了,作为地面台,购买一集电视剧的平均价格在4万5左右,新版《西游记》一集则要翻一倍多,66集就是600多万,这放在几年前都可以买一颗卫星了,绝对是天价!而且签约的播出要求也不同以往,对时间、频次、时段都有严格的要求。”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演员们的片酬都非常低。张纪中是公开对演员高片酬说不的制作人之一,他表示在自己的电视剧中,基本上找不到高片酬的演员。在接受采访时,几乎所有演员都颇有“怨气”地表示,片酬太低了。新“唐僧”聂远说:“张老师给的钱特别低,拍摄9个月我本可以赚更多的钱,但跟他干这事,只够养家糊口的一点点钱。”对此,张纪中不置可否:“整个剧组真的都是含辛茹苦地来完成这部作品,也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更好的呈现它,是大家的愿望。”

  本报记者 童立/文 尤晓源/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罗攀】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