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东京之行让腿受伤的杜家毅跋涉得实在太辛苦,以至于安排在拉萨的《转山》盛大首映礼,他真的病倒了。直到前晚最后一刻,确定不能来的他还特意叮嘱大家,自己不来也好,可以让媒体更关注电影,以及为影片付出心血的其他主创。昨天上午,在拉萨又特意为媒体放映了一场《转山》,杜家毅很干脆地传话过来:说好说坏都没关系,只要看过有自己的感受就行。这姿态很像他的风格。他就是那样率性、真实的一个人!
这次访问是在他东京电影节临行前几天做的。那天北京城刮大风,有了深秋的味道。杜家毅姗姗来迟,可不是故意矫情地让人等,而是拄着双拐走路上楼梯都太费力,身边是他安静的女友。他一直说,遇到拍《转山》的机会,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结果影片终剪完当天,就像是在劫难逃——他只是想买杯咖啡,骑着摩托和女友一起遭遇了车祸。有些事情,似乎就是命中注定的。
选中张书豪就因为他22岁
记:你是有西藏情结的人吗?是不是之前看过很多关于藏地骑行的书?
杜:我不High西藏,并没有迷恋。只是很偶然的机会,我的朋友陈国富跟我说,有本书写得不错,我看完之后,才有了这个想法,想拍一部不同的电影。
记:电影跟原著有很大不同?
杜:变动很大。谢旺霖的小说决定了电影的气质,而电影倾注了我们的情感,它主要表现的是人。所以你看,我并不是要表现很多人印象中的西藏,你在里面看不到喇嘛……
记:电影很感人,看完之后,有种无语凝噎的感觉。
杜: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大家的感觉不同,很多人看过之后有点蒙,不知该说什么,觉得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
记:我注意到很多细节,经常在滇藏这带行走的人都熟悉,比如许巍的歌,几乎是在路上必听的,片中川哥也是哼唱着《蓝莲花》……
杜:对。我拍片有个原则——真看、真听、真感受。还原一种最朴素的情感。这样才能引起共鸣。
记:选中台湾电影新人张书豪来主演,出于什么原因?
杜:就是看中他22岁的年龄。每个人只有一次22岁。
记:他没有让你失望,最初你们的交流就很流畅吗?
杜:之前他也有这个年纪男孩的一些小聪明,也会觉得年轻人在一起变成朋友什么的。我就对他说:你是想要一部代表作,还是跟导演做哥们?他选了前者。为了营造影片的那种氛围,我让剧组人都孤立他,让他沉浸在主人公书豪的感受中……
记:拍完片子之后,尤其是走过滇藏线,经历了那么多艰辛,你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吗?
杜:确实脱胎换骨了,骨头都断了重新长,呵呵!拍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的心很宁静。
为了拍这部电影关了咖啡馆
记:你会跟所有导演那样,关注票房和口碑吗?
杜:我当然希望都好。因为我自己就是始终站在观众的角度在拍这个电影,我既是导演也是观众。这是一部诚意之作,现在拿真心和诚意做电影的人不多了,多的是在攒局,比如有多少明星,用多少投资。我常说,电影好拍人难做,是人想太多了,被太多物质欲望所蒙蔽。我只希望看过电影的观众,能在某一刻被感动。就像你进入庙宇,或许曾有一刻被佛点化一般,那就是有所得。
记:听说你在电影学院附近原本有个咖啡馆,为了拍这部电影,宁愿关了。
杜:对,咖啡馆50岁以后也可以开,但拍电影正是时候。
记:你是个懂得放弃的人。
杜:对,知道取舍。我个人的状态是,慢慢来,不去够自己够不着的东西,只做到力所能及的程度。当然我也相信一句话:不疯魔不成活。我拍电影是为了梦想,不然活着没有意义。我是做演员出身,成年累月在片场,看得太多了,后来我去做《梅兰芳》的制片人,现在我做导演。我觉得导演就是讲故事的,就是说一个谎言给观众听。电影只有好看和难看之分,我最看重的就是讲一个好故事。谁都不能说掌握了电影的真相,只有一群追求真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