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立冬,期满,归。184天,最长的半年。大家都好吗?外面蹉跎吗?”这是高晓松出狱后的第一条微博。当天中午,高晓松就离开北京飞往美国宣传自己的电影作品《大武生》。
这半年对高晓松而言,或许确实是“最长的半年”,但从积极因素来看,至少能够让心高气傲的他暂时离开娱乐圈,脱离浮躁,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危机。
狱中生活
以北京方言特色 翻译外文小说
在狱中的日子,高晓松做了不少事,随时遥控他执导的电影《大武生》各项事务,为崔永元的纪录片《我的抗战2》制作主题歌。写诗、研读“百科全书”,还翻译了外文小说。
“说白了,我排在长长的队尾,没啥荣誉和光环,没啥好意思留给后代……”
“日子翻回我九张儿那年,那时我打算送给自己一份生日好礼——找个雏儿,过个夜,撒点儿野。”
“你大爷,”我对丫说:“汝将弃吾而去兮吾将安适?”
这是高晓松在狱中翻译的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马尔克斯晚年小说《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的片段。这部小说一般被直译为《苦妓追忆录》,然而高晓松赋予了它一个全新的、诗意十足的名字:《昔年种柳》。
比起其他一些晦涩难懂的翻译作品,高晓松不像是在翻译,更像自己在写作。很多网友看后,赞高晓松的翻译风格像王朔,用北京方言将马尔克斯的小说翻出了别样的味道,既有趣又不失特色。
高晓松的翻译才华,的确是因为半年的狱中生活才显山露水。此前包括他身边的朋友,比如音乐人张亚东、曾经共事多年的同事,都不知道他还有这两下子。
“我完全不知道他有这方面的才华,因为他在美国生活很多年,只知道他英文还不错。翻译出来的东西我也看了,挺不错的。”高晓松以前的同事如是说。
他还表示,说高晓松英文不错,也是猜的,因为高晓松毕竟在美国生活多年,英文肯定得过硬。但平时和高晓松聊天,从未听他从嘴里蹦出一两句英文来。
而乐评人金兆钧则表示并不感到意外,高晓松本身文笔好,加上在美国生活多年,英文肯定也过关,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能翻译外文小说,也在情理之中。
未来道路
半年牢狱生活 或许是“因祸得福”
在朋友眼里,高晓松是个十分自负的人,好友宋柯就曾批评他“过度恃才傲物”。
高晓松的好友、音乐人小柯也表示,这次醉驾入狱的经历,对高晓松来说也许是因祸得福,他能够静下心来沉淀一段时日。宋柯也说,在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高晓松会变得更成熟更完美。
如果不是这次事件,高晓松现在也许还穿梭于各电视台之间,以评委身份恃才放旷挑事端。他出狱后,选择直飞美国继续工作,“躲躲媒体和酒水”,或许是对这半年的一个总结性行程。
“临行和大家分享一句这半年常拿来鼓励自己的洋话:Even a stopped clock gives the right time twice a day(即便一座停摆的钟,每天也有两次是准的)。与所有暂时停摆的钟共勉。”这是高晓松出狱后的第二条微博。
醉驾事件发生后,他平静地接受刑罚,在入狱的半年里,他写诗、写歌、翻译小说,静心冥想……负面舆论由此渐渐消散。于是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他是危机公关成功了,但从高晓松本身的行为来看,他是真的把这次事件当作了一次羞耻,一次中年危机,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是知识和修养让他懂得如何面对危机。
记者采访的几位圈内人都表示,此次醉驾事件,对高晓松绝对是一次打击,但这次打击,绝不会击垮高晓松,他肯定能再度崛起,在娱乐圈继续行走下去。
本版文/记者 寿鹏寰
事件回放
5月9日晚,酒后的高晓松驾车在东直门外大街一路口制造了连环追尾事故。他体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是醉驾标准(80毫克)的3倍多。
11日,高晓松被警方刑事拘留。13日,他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公诉至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
11月8日凌晨,因醉驾被判6个月拘役的他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获释,并于当天赴美宣传电影《大武生》。
身世背景
高晓松生于1969年,身世堪称显赫。爷爷高景德是清华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机工程学家;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中国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母亲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张克群。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三年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电影;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进入音乐圈,开启了民谣的新时代。《恋恋风尘》、《青春无悔》等专辑更是在年轻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引起巨大反响,是中国原创音乐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