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在他主持多年的电视节目《艺术人生》里,以煽情嘉宾而闻名;在他最新的个人传记《我的零点时刻》中,他笔下的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份回忆,似乎也是想再次“煽一煽”读者的情。2012年春晚即将来临,朱军不仅在自己的新书中感悟人生,也花了大量笔触来讲述春晚台前幕后。
《我的零点时刻》从朱军与冯巩合作的小品《笑谈人生》开始。新书还将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放弃在兰州的优越生活,毅然选择北漂;他是如何战胜对手,成为央视晚会的当家主持;以及他和赵忠祥、赵本山、周涛、冯巩等人的情谊,还有春晚舞台上惊心动魄的“黑色三分钟”。
为植入广告辩解
给央视创收无可非议
《我的零点时刻》以时间为顺序展开,朱军从自己的家乡 祖籍河南洛阳孟津县讲起,父亲母亲、初恋、儿子朱思谭,与家人的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至深。但和书名一样,春晚,无疑是本书的焦点。
春晚辉煌历史的表面下,也隐藏着一张饱受非议的灰色面孔。“春晚植入广告”、“黑色三分钟”等话题,一次次把春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借着《我的零点时刻》,朱军首次为春晚进行有力的辩护。春晚是否精华已尽?春晚植入广告真的如此“大逆不道”,它真正的受益者到底是谁?观众的反感、“圈内人”的批评、评论家的骂声到底有没有道理?春晚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
在朱军眼中,春晚原本只是一场单纯轻松的文娱晚会,却被人为地拔高和扭曲了。他认为,零点时刻是赞美快乐、感恩岁月的高潮时刻,是一个极富仪式感的神圣时刻。朱军也在新书中首次站出来为春晚植入广告正名,认为春晚植入广告是无可非议、理所当然的,“春晚养活整个剧组,给央视创收,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从法理上讲无可非议。”
2007年春晚意外
真的不是主持人互相拆台
1983年,央视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到现在已经历经29年。而朱军也已在春晚舞台上经历了15个“零点时刻”。
春晚零点的那段倒计时被人称为“事故多发时段”,在那个特殊时刻,主持人总会格外紧张,说错话的几率也比平时高。朱军说,事实上,几乎每年春晚的零点仪式都无法掐准钟点,而且随时会有突发事件,需要主持人视具体情况临场调整,因此春晚主持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救场”。救场有两大法宝,一是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得准备应急补救预案。
最为明显的就是2007年春晚,倒计时之前,主持人串词口误、忘词等状况不断出现,被网友戏称为“黑色三分钟”,一时间议论沸沸扬扬。直到今天,这件事情还会被提起,并被过度解读着。
在《我的零点时刻》中,朱军如此讲述“黑色三分钟”的真相,“ 黑色三分钟 并非如外界所言,是我们几个主持人之间互相拆台、人为抢词造成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由于我们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相互没有配合好,再加上过度紧张,所以接连造成了口误。”正是从2007年开始,导演下了明确指令,舞台上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一切交给朱军。十五年的春晚路,并非一帆风顺,朱军也曾有过忘词、错词 种种失误一度成为他的“噩梦”,但正是这些风雨让朱军真正明白了作为春晚资深主持所必须的担当。
2011年春晚,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当我和我的五位同事把既定主持词说完后,离零点倒计时还有整整1分20秒。耳麦中响起了总导演的补台词命令,就像是赛场上的发令枪,我来不及思考,更不容迟疑,迅速调整,进入战斗。”朱军在书中回忆说,自己似乎仰仗一种职业本能,现场的一切瞬间转换为奇妙的力量,打开了他的思路。1分20秒之后,新年钟声零误差敲响。到了后台,他得到了导演和同事“太棒了”的称许,自己当时也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龙年春晚愈走愈近,每年主持春晚的时节,都是朱军一年中最瘦的时候,这是他的刻意而为。为了保证以最佳形象和状态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他都会有意识地控制体重。距离春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他就开始基本上不碰主食,每天喝一点营养汤,吃一些维生素片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