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张嘉译谈演艺之路:演员是份苦差事,自信必须具备

2011年12月21日 16:58 来源:都市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嘉译谈演艺之路:演员是份苦差事,自信必须具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跟大多数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一样,1970年出生的张嘉译,从小给自己树立的人生目标就是解放军、科学家、医生……

  但就像他在电影《失恋33天》里说的台词:“你连人都没生过,有什么资格谈人生。”所以,他的人生也是身不由己。

  在西安长大,年轻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特长,唯一算得上跟演员特性搭边的,就是他在街头练就了一身摔跤的好功夫。凭着这点能力,他居然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从此踏进演艺圈。

  事实上,很多人知道张嘉译长什么模样,《蜗居》里的宋思明、《半路夫妻》里的江建平、《双枪李向阳》里的李向阳、《国家形象》里的赵刚、《借枪》里的熊阔海,但不一定叫得出他的名字,所谓的“脸红人不红”。

  “演员这行不好干,但好在身边有一帮朋友在。”白羊座的张嘉译,对“朋友”两个字看得特别重,导演滕华涛就是他的好朋友。

  昨天,张嘉译来到上海,参加东方卫视2012年开年大戏《悬崖》和滕华涛的职场情感剧《浮沉》的宣传活动。

  没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张嘉译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当时有部农村题材的戏正在找演员,导演找到了他。“那个时候我留的是长头发,第一次接戏,为了角色还专门去剪了个寸头。因为我的眉毛比较浓,我特意把眉毛漂淡了。”做好一切准备,剧组却在开机的前一天通知张嘉译,这事情黄了。“他们担心我没有演戏经验,怕我找不准角色的感觉。”从那时候起,张嘉译说自己就知道演员是份苦差事,“没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1991年从学校毕业,张嘉译“服从分配”离开北京,回到西安电影制片厂。虽然知道北京是演员的发展重地,机会要比其他地方多,“但那个时候的状态特别不对,每天都为能在北京活下来而努力,压根儿没精力去想表演的事儿。”

  当时张嘉译为了能留在北京,四处寻找机会,最困难的时候,他跟四个朋友合租廉价招待所,挤同一张床。“那时根本没戏可拍,有时候碰上同学拍广告,就跑去给人家打杂。想演戏,但就是没机会。”

  最后实在没辙,他回到了西安。

  自信是必须具备的特点

  “回西安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是个对的选择。那几年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人和导演,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我才能重新回到北京。”但张嘉译认为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朋友的帮忙,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自信是一个演员必须具备的特点。”

  当然,个人的自信不仅仅源于自身,朋友的鼓励也是自信的来源。“我接黄建新导演的《脸对脸,背靠背》时,他夸我演得非常好,一定要坚持演戏。后来再接周友朝导演的《背起爸爸上学》,我在里面演一个小角色,他为了等我,不惜跟剧组其他人发飙,让我非常感动。包括后来演《蜗居》里的宋思明,也是滕华涛导演找到我的。这些都是很好的朋友。”

  所以张嘉译说,任何成功跟朋友比起来,都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包括这一次接演滕华涛的新戏《浮沉》,也是出于朋友间的信任。

  记者 杜青宝 上海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希茜】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