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后,恰逢各大高校“选课季”。“秒杀”、“今天你选课了吗”成了同学们口中的热词,与此同时,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悄悄在微博走红,被誉为“神级选修课”。专家点评,如此“潮课”的另类走红提醒我们,当前灌输式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有点牛 哈利·波特成了选修课
记者了解到,这门课是中山大学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公选课,要求学生“对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感兴趣”。网友“彭阿婧”将课程信息截图并惊叹:“谁能告诉我这门课是认真的么?!”
记者联系到开课老师获知,这门课还真是“认真的”。36个学时,占2个学分。课堂容量100人,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近200人选择了此课。
开课的陈老师自称是个“哈迷”,说起开课的原因,她说:“国外有不少科学家以《哈利·波特》为模本来研究医学、生物学,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学术研究,却用调侃、轻松的方式表述出来,这个角度很有意思。”
“举个例子,遗传学里经常会强调母亲妊娠期间的心态和环境对小孩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哈利·波特》里面,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哈利与伏地魔,他们都是斯莱特林的后裔,生活环境也很相似,为什么性格截然相反?哈利是在母爱中出生的,而伏地魔的母亲怀孕期间心中充满仇恨。”她接着告诉记者,“其实遗传学是很枯燥的,但如果学生是个‘哈迷’,自然就会对这门课有好奇心;老师再结合书和电影里的故事来讲,学生也很容易记住知识点。”
还不够 高校“潮课”比比皆是
纵览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雨后春笋般开设的选修课,记者发现,开设“潮课”的不止中山大学医学院一家。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三国杀攻略教程》;广东金融学院开设《爱情心理学》,教同学们怎么谈恋爱,期末如能“牵手成功”就可以拿高分;华南农业大学开设的《森林大型真菌》课,因为“画蘑菇,拿高分”被同学们戏称为“蘑菇课”;广州大学更是开设《生死课》,教你写遗书、立遗嘱……
再看全国,中国政法大学根据当红美剧《LIETOME》(别对我说谎)开设《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开设“新女性必修课程”,教你怎样成为贤妻良母;中国计量学院标准化学院开出《酒文化入门》课,教学生品酒,并可以在酒庄里边品酒边考试;北京体育大学“真枪实弹”开设了“舞龙舞狮课”……
其实在国外,这类“潮课”风靡已久,“魔法课”、“僵尸课”、“爬树课”……怪招频出。
专家说 “灌输式”教育亟待更改
在“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风气弥漫国内各大高校之时,“潮课”风吹来,学生大叹过瘾,专家学者们也开始了反思。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对此回应说“很正常”。他提出,作为大学,理应有更多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因此,选修课的比重要加大,必修课的分量则要减少。“现在国内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太多,导致‘千校一面’,何必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不感兴趣的课程上呢?国外很多大学的选修课比重都在60%。”
熊丙奇指出,“潮课”的出现对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兴趣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课程不在于潮不潮,关键是这门课的内容和教授形式能否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否让学生参与进去。“当今国内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多停留在陈旧的灌输式教育上,这对学生完全没吸引力,能不能像讲故事一样讲课、传授知识,能不能让学生激烈地参与讨论,能不能改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交互式、探讨式教育,这才是我们当下课程建设的关键!”
“这连带着教师的考评体系也要更改,从重视科研到重视教学水平上来;也连带着大学要转变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本位上来。”熊丙奇说。《羊城晚报》
本地声音
川大也有个性课程
高校狂吹“潮课风”,有很多四川学子也表示羡慕嫉妒恨。昨晚,华西都市报记者连线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放,他说:“在川大,虽然没有像网上传的这些娱乐性强的课程,但是比较倾向于活泼、个性的课程也开始出现。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新鲜事物,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表现了当下中国的高校学术活跃,思想迸发的状态。而且,虽然有些课程将哈利·波特与遗传学,或者将美剧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但我相信,哈利·波特或者美剧,虽然是一些娱乐性的元素,但它们只是一个引子或者线索,老师真正要讲授的内容还是很严肃的内容。”
张教授还指出,“不能因为‘潮’课受欢迎,就认为那些看起来不‘潮’的课,就不受欢迎了。对于一些经典的公开课,还是有很多学生喜欢。比如我最新开的一门公开课,叫中国散文欣赏,一下子就有400名学生选修。对于大学来讲,兼容并包的精神非常重要,不管是对‘潮’课,还是不‘潮’的课。”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