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赵本山缺席 观众感慨:没学会新流行语 (2)
整体趋势
时长“叫板”歌舞 小品已成第一主角
龙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共7个,其中小品(含相声剧)共5个,比去年少了一个。
为中国小品开创先河的是陈佩斯、朱时茂,他们的作品《吃面条》是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品,《吃面条》的成功也使得小品成为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从1989年开始,小品取代相声成为春晚的第一主角,这种局面延续至今。
纵观历届春晚,1993年小品数量最多,曾达到9个,此后一直维持在6-7个。虽然这个数量与动辄二十多个的歌舞类节目数量相去甚远,但二者的时长不相上下。今年春晚,21个歌舞类节目总时长78分钟,而5个小品就用了73分钟。
比重逐年降低 相声没落已成事实
在小品进入鼎盛时代的同时,曾经在春晚上挑大梁的相声日渐衰落。
1983年首届春晚,姜昆、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马季、赵炎六位大师说了《对口词》、《山村小景》、《讲礼貌》等9段相声,总时长超过了90分钟,这一纪录保持了30年。
1984年,马季曾用“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来讽刺虚假广告,结果却真有商家注册了“宇宙”牌香烟。
但到了2011年,《专家指导》、《独家录制》等四个相声节目的总时长仅为36分钟;2012年,《小合唱》和《奋斗》两个相声的总时长仅有25分钟。
在央视春晚历史上,像今年这样只有2个相声节目的还有6届,分别是1986年、1994年、1998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而且,进入本世纪以来,春晚的相声节目数量从未突破过4个。
不过,也有很多相声名家认为,不能因为相声与春晚渐行渐远就得出相声行业不景气的结论。曾5次登上春晚舞台的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就表示,相声是剧场艺术,听相声的场所应该是剧场内而不是电视机前。
“一段传统相声长度在20分钟左右,现代相声15分钟左右,这是艺术规律。放在电视台就不行了。就给你5分钟,还要抖十来个包袱。”李金斗说。
昔日看点
春晚流行语
1990年
“傻样儿”(小品《相亲》)
1992年
“我叫不紧张”(小品《我想有个家》)
1993年
“给你点阳光就灿烂”(小品《老拜年》)
1999年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2000年
“穿上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小品《钟点工》)
2001年
“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小品《卖拐》)
2002年
“忽悠,接着忽悠”(小品《卖车》)
2003年
“我这个心啊,是拔凉拔凉的啊”(小品《心病》)
2005年
“这个世界太疯狂,耗子都给猫当伴娘了”(小品《功夫》)
2006年
“那是相当的……”(小品《说事儿》)
2007年
“你太有才了”(小品《策划》)
2009年
“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小品《不差钱》 )
2011年
“此处略去一万字”(小品《同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