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处女作发表来龙去脉曝光 当年投稿差点被忽视(2)
饶雪漫博客文章节选
我对他的了解很少,也不知道他父亲是谁。但他让我骄傲,也让我们的杂志《少年文艺》深感骄傲。
时间过得很快。很多年以后,我在路金波的办公室和韩寒偶遇。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他很高兴地跟我握手,过了一会儿,又过来再握了一次。那一次,他替我的作品《离歌》拍摄MTV。拍摄地点是在他的家乡,他说找了很多地儿,还是发现那里最美。我去探班的时候,他给我定了宾馆里最大最豪华的那个套间让我住,给我的小跟班、他的小粉丝秦猫猫夹菜。态度亲和,毫无架子。也是那一次,他跟我咨询到做杂志的事情。他总觉得,让读者反复花钱买他写的字不太好,我说,我的影响力不够,所以杂志一直做不好,你跟我不一样,你如果愿意做,可能会给很多新人机会,让他们出来,青春文学不能就这几个人在写。你想一想,当年的《少年文艺》。
他说,我想想。
我写离歌的时候,他应该是在写《他的国》(也有可能是一座城池,我记不太清了)。那时候我们都在老路那里出书,计划的出版档期也一样,路金波纸也准备好了,印厂也准备好了。就差我们的稿子。责编吴叔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是个拖进度大王,觉得挺对不起老路的。韩寒偶尔爬上MSN,我便问他写得如何,很好,他比我还要懒,每次发来的稿子都比上一次长不了多少。终于有两次稍微写得快些,我夸他,他诚实地说:“不努力不行,卡上只有三千块钱。”
想想,如果有团队,何至于此? 那些叫叫嚷嚷的人,其实你们根本不懂,文学创作不是吵架,它肯定是一个人的事,我写作已经近三十年,之前写的很多东西,很多句子,其实我自己早就不记得了。一个创作者,他写的是文学作品又不是科普论文,他只要把他的人物写活了,故事写好看了,它写的句子别人愿意读,读了开心,喜欢,他就成功了。他又不是百科全书,凭什么他什么都要知道?!
我希望这件事情就此打住。因为,如果再继续下去,这不仅是对韩寒一个人的侮辱,也是对所有写作者的侮辱。
俞凡 整理 (特别声明:引用饶雪漫博客,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报赞同或反对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