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郝蕾谈“性格叛逆”:泛性别让我觉得很自在

2012年03月15日 13:5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郝蕾(资料图)  

  3月10日下午,由演员郝蕾和摄影师畏冰合作举办的《如是》摄影展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映画廊开幕。此次摄影展由两人在印度和尼泊尔拍摄的26幅摄影作品以及一部纪录片组成。在展览请柬的正面,已剃去一头长发的郝蕾身穿一袭白衫高举右手,立于船头,面朝平静的河面,宛如一名虔诚的朝圣者。单单用“演员”来定义郝蕾或许有些过于苍白,除了出演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外,她还参演过孟京辉导演的话剧,出过自己创作歌词的唱片,甚至尝试过做电影导演。有网友评价她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而她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自己的气场是包围式的,能“让人感觉很温暖”。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郝蕾。一贯我行我素的她笑称,电视、电影、话剧这些“舞台”载体的区别对她来说并不那么重要,“心灵的舞台才是最重要的。”

  台前:

  观众是靠吸引而非控制

  南方日报:去印度拍摄是在2010年,当时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是?

  郝蕾:畏冰老师当时在时尚摄影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从事商业摄影很多年,希望能做一些纯艺术的东西。刚好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为杂志拍摄碰到一起,所以就有了一起合作的想法。我们聊一聊之后,就有了《如是》这个主题。

  南方日报:你本身也是佛教徒,去印度拍摄有什么感触深刻的体验吗?

  郝蕾:刚开始到印度我感觉挺失落的。我觉得那边的环境不是很好,我想要看到的古迹被毁得很严重。开始的时候我找不到方向,后来感觉到,学佛是要修心,不能因为遇到不好的环境就不修心了。在那里我感触很大,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深刻的。但是我无法用一个事件、一句话或一个人去形容我的感触。

  南方日报:你是如何看待观众们的意见和喜好的?

  郝蕾:我不会去看,这些喜好意见对我没有什么意义。观众是靠吸引而非靠控制的,任何一个艺术工作者,都应该由艺术思维去引领观众,而不是本末倒置让观众控制了你的艺术思维。如果你不知道表演艺术是什么,你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没有听过,那你怎么来跟我探讨表演呢?如果我遵从某一位观众的话语,那我就是在扇自己的嘴巴,就是我在扇那些已故的或现存的大师,包括我自己的老师,和我看的专业书籍的作者的嘴巴,就是在委屈这18年以来我所学所有关于电影、表演和艺术的知识和技巧。

  南方日报:你曾经说过你是个生性害羞的人,舞台让你觉得很自在,在你体验过的电影、电视等舞台中,哪一个让你最自在?

  郝蕾:你所说的那些舞台的含义都太狭窄了,任何一个艺术载体和艺术形式都不是最重要的,心灵的舞台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可以站在自己的世界里,站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之上去表演和呈现,那才是最美的。那是内在的东西,至于外在的形式,真的不那么重要。

  幕后:

  泛性别让我觉得很自在

  南方日报:有些人把你看为一个反叛、异类的人,你自己怎么看?

  郝蕾:很多记者会这么问我,我会回答说,我想知道不反叛和不异类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从来都觉得我是处于很正常的状态,我就是我自己,我不能是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只要你不触碰到底线,不犯法,你可以很自由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南方日报:大家觉得你表达的方式是小众而不是主流的。

  郝蕾:有“小众”和“大众”这两个词的出现,就说明它们的存在本身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尊重“小众”,那么“小众”这个词就早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在我的意识里,我没有选择“大众”或者“小众”,我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梵高知道自己的画在今天会卖得这么贵,那么他就不必这么痛苦,生活贫困,爱情不顺,他也不必割掉自己的耳朵,但是如果那个时候他不割掉自己耳朵,也就成为不了今天的梵高。

  一切的艺术不是数学、不是化学、不是物质,它是意识流的东西,是很难解释的。艺术是相通的,只不过可能在电影、电视或话剧领域里,它是大众的,但是这其实也是艺术的一部分,它本质就是艺术。

  南方日报:你在纪录片里有很强烈的男性特征,怎么理解你说的“泛性别”?

  郝蕾:“泛性别”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指你拿什么来展示给别人看。比如说在一个很糟糕的环境里工作,我不能像女孩子一样撒娇说做不了,那怎么办呢?“泛性别”这个词是从英国传过来的,它基本上是在说女艺术家,或者是高层面的女人。“泛性别”的女性是有宽广度、有文化、有表达能力、有社交能力的。我认为对于此时此刻的我,它带来的全是正面的影响。让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圈、文化圈、各行各业里的有追求的人,结识到更多的人,读懂更多的书,对生活的理解深入更多。以前我会觉得有些问题,比如说会不会影响我的爱情?让我喜欢的人认为我不够女人?但现在我不会这么觉得了。如果那个人会这么认为的话那说明他气量太小了,他没有资格爱我。

  南方日报:这种性格会让你觉得孤独吗?

  郝蕾:人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小时候不太理解自己的时候是孤独的,现在理解自己了,我觉得一点也不孤独,特别好。每个人都不一样,都不可能完全地不孤独,我觉得用“共鸣”这个词比“不孤独”更好。当你理解你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和自己的孤独站在一起。以前我会寻找和自己一样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但即使你邀请很多人进入你的世界,他们也不一定能进来。有时候你越想要什么东西,你可能越要不到。

  情感:

  理想伴侣就是灵魂的伴侣

  南方日报:《浮城谜事》讲述的是一段复杂的三角恋爱,你如何看待现实中存在的这种多角恋情?

  郝蕾: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很快,资讯发达的速度也过快,很容易使人浮躁。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存在的问题,而是很多人都有的问题,没有好和快,也没有快乐和悲伤。萨特说过,存在即合理,对很多事物,你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才有可能去转化或改变它。这些事情我都很理解,但我还是认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三个人,如果比三个人更多,那就不是爱情了。

  南方日报:你理想中的爱情是怎样的?

  郝蕾:最近我一直在说英文里有一个词叫做“soul mate”,就是“灵魂伴侣”。也许我们中国很少有人说追求灵魂伴侣的,但是我理想中的伴侣就是灵魂伴侣。灵魂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东西,它不是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现实存在,有时候它离我们非常远,它包含你的躯体、你的思想,你的所有,是非常深入的。是灵魂指导着我们去爱一个人,去爱一个事业,所以在没有寻找到自己的灵魂之前,你不可能去爱一个人。我期望的伴侣是看得到彼此灵魂的那一个人。

  南方日报:你对爱情的信仰是?

  郝蕾: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我永远都是相信爱情的。我们为什么不相信爱情呢?爱情是很美好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的,只是爱情的一部分,因为某些人伤害了我们,背叛了感情。但是这与爱情本身无关,我们只是经历爱情中一段不愉快或者不完美的事件而已。

  南方日报记者 范琛

  见习记者 周豫

  实习生 江艳博

  曾美芬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