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传张艺谋张伟平"黄金搭档"分手 曾惺惺相惜传佳话(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18日 07:4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合作历程毁誉参半

  兄弟情似乎并不能解释一切,外界大都觉得,张伟平终究是商人,和张艺谋的合作还是为了利益。但在上海联合院线副总吴鹤沪的印象里,张伟平是一个对电影确有热情的商人:“他为什么来弄电影?赚钱不一定比房地产多,每年一部,只做张艺谋,还想方设法去钻研营销的事情?这肯定是有很大的热情”。

  这种热情首先被电影圈的光环所笼罩,似乎很少有人能抗拒镁光灯下的关注度——《有话好好说》让张伟平第一次在电影里跑起了龙套,片中群殴姜文的一堆打手里就有他。1997年《有话好好说》到上海来做宣传时,吴鹤沪负责接待剧组,张伟平一见面就主动张罗起来,向大家介绍张艺谋和姜文,“在场的人们和张艺谋、姜文都很熟,反而没一个人认识张伟平,本身他个子比较高大醒目,其他人看起来好像都是他花钱雇来的一样。”

  比较尴尬的一次是,有一回影片在上海财经大学做首映,现场负责人只准备了张艺谋和几个演员的鲜花,谁也没想到,张伟平也走上台去了,当时没人知道他是幕后老板,但鲜花也不够用了,场面有点小小的狼狈。

  吴鹤沪所说的“热情”有一系列证明:张伟平在《有话好好说》之后,又投资了两部不赚钱的文艺片《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直到2002年的《英雄》以铺天盖地的营销模式、2.5亿的票房、1780万的音像制品版权拍卖收入,开启了中国式商业大片的时代;2004年的《十面埋伏》炮制了巨型首映礼,200多家电视台直播或转播,张伟平特别为此租了两颗卫星;他是最早树立“导演品牌”意识、把银行资本引入电影业的人之一,并首创了电影宣传的“饥饿营销”,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张伟平和张艺谋联手,两次与院线谈判,把片方的票房分账比例从35%提升到41%,令业内同行普遍受益。

  不过,与张伟平合作以后,张艺谋的公众形象也从《红高粱》《活着》的时代急遽变化,从《英雄》开始,外界不断炮轰他放弃艺术追求、只注重商业成绩,批判、质疑、骂声不绝于耳,对此,张艺谋几乎从不正面回应。

  一直与第五代导演共同奋战的陶经说了一句话:“当年拍《孩子王》《活着》的时候,我们的创作心态比较纯粹,还保留着学院派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但现在我们对电影的理解也不一样了。进入商业市场,也是第五代电影人的成长,我们会更冷静、更老到。”这句话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张艺谋的心态。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