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批导演"没见识" 冯小刚:好剧本酝酿十几年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对好莱坞大片的进一步开放,今年的国产电影几乎在每一个档期里都会遭遇来自好莱坞的强劲对手,而且至今还没有一部国产片能成功突围,这一现状引发了中国电影圈的集体焦虑。近日上海电影节举行了多场论坛,许多电影人不约而同地说到这个问题,甚至有论坛干脆就叫“华语片的救赎”。包括冯小刚、刘震云、贾樟柯、陆川等大腕纷纷为中国电影的前景出谋划策,但谈来谈去,也不外乎是一些老掉牙的话题,比如强调讲好故事、抱怨审查不公、联手对抗好莱坞等。
【建议一:学会讲故事】
与好莱坞对垒,拼技术、拼特效,显然不是中国电影的优势,很多人认为与好莱坞拼故事,才是中国电影实现“救赎”的一大利器。
冯小刚: 好剧本或许要酝酿十几年
电影节首日举行了“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论坛,但作为嘉宾的冯小刚最想讲的,却是如何把故事讲得让中国人喜欢。冯小刚说:“你不要想你的故事怎么才能让老外看明白,你要想这故事怎么才能让你自己觉得好玩,让中国人看明白。有一个渠道是从小说里来,把小说变成一个长剧本,它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一种情绪,剧本的内容都要陷入这种情绪里,而不要拘泥于小说的文字。”
冯小刚表示,要说好一个故事,必须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和刘震云或王朔合作时,想故事的时间都很长,一个好剧本,一酝酿或许就是十几年。现在好多剧本是投资商找到编剧,说你要有这几个商业元素,再找来一堆明星,几个月就出剧本。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是化学勾兑品,不是有机食物,当然不会好。”
冯小刚还称好莱坞的电影故事与中国人关系不大:“好莱坞的编剧讲故事的时候,绝对没有考虑到要让你们中国人看得懂,他们就是让美国人看得懂。”
刘震云: 没见识的导演讲不出好故事
作为《手机》和《温故1942》的原作者和编剧,刘震云讲故事很有一套。在他看来,创作者的“见识”是作品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一个人看事情,他看的长度是10天、1年还是10年?这中间的区别很大,也决定了一个故事的深度和宽度。一个作者或导演对生活的见识一定会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刘震云强调,当下国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短视,而短视必然体现在电影中:“我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焦虑的人特别多,有焦虑的作者、焦虑的导演、焦虑的生意人,当然还有焦虑的政治家、大学教授。中国不缺人,也不缺钱,但缺见识。比如我们修一条马路,往往第二年就要像拉链一样被拉开。”
【建议二:审查更公平】
导演们对目前的电影审查制度颇有微词,他们希望能获得与好莱坞电影一样的“平等空间”。
贾樟柯:想拍上世纪30年代的黑帮,但不行
电影节开幕当天,贾樟柯与韩国导演许秦豪一起出席了“晨电影沙龙”。在复古的上海滩建筑里,贾樟柯先是说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期的中国电影:“那个时候,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心在上海,每年在上海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多达上千部,但中国电影仍在那时创造了辉煌,而且类型种类还很多。”
在贾樟柯看来,目前中国内地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的类型片:“《失恋33天》不是类型片,就算《百万巨鳄》等所谓国产类型片,也只是拿类型片做噱头圈钱,打了个擦边球而已,而且是因陋就简的制作。”
造成电影类型单一化的原因,贾樟柯将矛头直指审查制度:“好莱坞的类型片非常发达,从而支撑起好莱坞的繁荣。但是在内地,鬼片不能拍,黑帮片也不能拍。我问拍上世纪30年代的黑帮行不行,得到的回答竟然是也不行。但是引进片的类型就有很多,比如《生化危机》,还有灾难片、黑帮片……从这点来说,对中国导演是不公平的。”
现场有媒体提出质疑:“不是也有《绣花鞋》、《孤岛惊魂》等恐怖片通过审查了吗?”对此,贾樟柯的回应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现行的审查制度,而不是说如何在这个制度下生存下来。”
陆川: 对好莱坞与中国电影有“双重标准”
陆川执导的电影《王的盛宴》的公映日期从暑期档一推再推,至今还未最后确定。在“华语片的救赎”论坛上,提及档期一再变更一事,陆川哽咽了:“我对不起投资人覃宏,特别内疚,他真是往里砸钱,挺可怜的。这戏不敢说帮他赚大钱,但稍微赚一点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做得很用心,但没想到搁置了,而且在哪个档期上映还是杳无音讯。对(主演)刘烨、吴彦祖、张震这帮兄弟,我也很愧疚。”
有消息称《王的盛宴》没有通过审查,对此,陆川告诉记者:“电影局对我们其实不错,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争取,但最后还是得到通知说暑期档不能上了。审查的尺度有时松,有时紧,为什么这么多导演呼吁电影分级?就好比你打人一嘴巴不算犯大法,但砍人一刀就得判刑,起码你得有一个明确的尺度。”
此外,陆川也提到在审查方面,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具有“双重标准”:“好莱坞电影可以有恐怖片,可以摧毁洛杉矶,这些电影可以进入中国,但是在中国类似的题材就不会出现。大家可以责备我们这些导演拍得不够好,但是我们想努力的时候,有没有给我们平等的空间?我希望好莱坞能拍什么,我们也能拍什么,让我们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建议三:联手好莱坞】
前日,中美合拍动作科幻大片《环形使者》亮相上海电影节,该片由好莱坞一线明星布鲁斯·威利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和中国女星许晴共同出演。该片不仅在上海取景拍摄,还试图为全球观众呈现出2042年和2072年的“未来中国”景象。此类中美合拍片让电影人发现,“化敌为友”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乌尔善:
增加对手很好,置之死地而后生
与很多内地导演的忧心忡忡不同,面对好莱坞电影“入侵”,《画皮2》的导演乌尔善格外乐观,还呼吁大家向好莱坞学习:“我觉得好莱坞电影的增加,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件好事,它要求我们必须把自己变得更强,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如果我们的电影市场里没有像好莱坞大片这种制作精良、市场定位准确、观众愿意买单的电影,那我们的硬件设施也就白搭建了。”
至于具体能从好莱坞那里学到什么,乌尔善说:“第一,好莱坞电影尊重观众,他们把这个放在第一位;美国电影有一种亲和力,他们了解观众需要什么东西。第二,好莱坞的电影人尊重电影,即使不是每一部电影的故事都是那么精彩,但它们一直保持稳定的水准。”
丹·密茨:
好莱坞电影是推动也是门槛
《环形使者》的制片人丹·密茨也是《钢铁侠3》的总制片人,而《钢铁侠3》的投资方就包括由梦工厂与上海SMG公司联合组建的新公司。丹·密茨表示,《环形使者》片中把未来世界的中心放在中国,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未来一定会是世界的焦点”。
丹·密茨结束《环形使者》的工作后,还将继续参与拍摄《钢铁侠3》,而在这部电影里,刘德华、范冰冰、陈坤等演员有望加盟,与小罗伯特·唐尼同场飙戏。
了解到中国导演对好莱坞“入侵”的忧心后,丹·密茨说:“好莱坞是早晚要在市场上面对的对手,它是一个推动,也是一个门槛,过不了它,你们的电影在哪里都卖不好。不用太担心,中国市场大、机会多,就看你怎么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