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剽窃"证据"曝光 爆料者否认炒作愿"对峙"
张艺谋。 李学仕 摄(资料图)
昨日金陵晚报报道了张艺谋再陷宣传片风波:旅美作家李麦逊质疑张艺谋在2003年为成都拍摄的城市宣传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其中的创意和思路抄袭成都作家鲜琦的文学作品《新桃花源记》。昨天记者联系上了鲜琦,并向他索要了《新桃花源记》的文字内容以及成都宣传片,并由他指出了二者雷同的细节。
举证据:
故事、情节雷同,细节照搬
《新桃花源记》是鲜琦根据《桃花源记》的格式,用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外国人在20世纪初来到成都,并为之迷恋最终定居的故事。鲜琦告诉记者,这篇文章的创作并不是没有来由的,“1998年的时候,四川博物馆举行了一个影展,里面展出了许多清末民初时期成都的老照片。”据鲜琦称,这批照片是由一个美国人葛维汉拍摄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故事很好,想用它来展现成都的风貌。”
这篇文章于2003年3月份见诸报端,一些当地媒体还做了报道,颇有影响力。而张艺谋宣布开拍宣传片是同年7月份的事,当宣传片发布后,许多朋友去问鲜琦:“怎么你写的东西被拍成宣传片啦?”当他看完这则宣传片后,坚定地认为张艺谋剽窃了他的思路和创意。
“第一、《新桃花源记》讲述的是一个外国人游览成都的故事,而宣传片则改成了一个男人为了探寻奶奶的故乡成都而来。都是通过第三者的眼睛来描绘成都。”
“第二、文章中洋人因为惊叹于成都的美景而用照相机拍下;而片中男主角一直都在用手中的DV记录旅程。”
“第三、原文中有一段情节是洋人难辞成都人的盛情,决定留下暂住,并告知家人说要再呆一段日子;而片中男主角在成都游览了一段时间后,告诉奶奶自己要再感受几天。”
“第四、文章中的‘锦城迷人暂难归’到了片子中变成了‘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样的大白话。”
“第五、片子中的都江堰、杜甫草堂、青城山等景点在文中一一提到,甚至文中‘品茗’、‘饮酒’、‘川菜’、‘川剧’片子里面都有展现,完全是按照文章照搬的。”
要说法:
希望和宣传片脚本比对
很多人质疑,为何9年后,鲜琦才重提此事,是否有炒作之嫌?其实当时鲜琦已经找过当地媒体,“许多人都跟我说这样很牵强,因为我的是文章,而张艺谋拍出来的是影像,这两者很难作比较;而且一个是讲古代的事,一个是现代背景,故事的顺序也有调整,要说张艺谋剽窃证据还不够硬,除非拿他当时的脚本出来比对。”在5分钟的宣传片中,除了片名记者并没有看到任何字幕,鲜琦认为这是张艺谋心虚的表现,“他不敢打上他自己的名字,怕将来产生纠纷。”
鲜琦还表示,9年前张艺谋如日中天,丽江、广西等地都纷纷邀请他拍摄宣传片,风头无两。如果那个时候自己站出来质疑他,声音肯定会被淹没。而另一个让他默不作声的原因是他深爱着成都,“我是一个成都人,看到别人为成都做了好事,宣传了成都,我也不忍心去破坏,毕竟都是为了成都好。”直到张艺谋被卷入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一事,鲜琦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不想和他打官司,也不要他赔钱。就是想让他把脚本拿出来比对一下。”
即便如此,鲜琦称他还是非常喜欢张艺谋的一些作品,“像《红高粱》、《菊豆》,拍得非常好。但是这些年他拍的作品已经不是代表老百姓了,他是在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拍片。”
记者 陆一夫
>>>链接
《新桃花源记》全文
20世纪初,西洋人赴华游览。沿江行,迷途不知晓。登青城山顶,一揽天下幽。红日冉冉,云海滔滔。道教圣地,都江水堰。洋人惊叹之!复环顾,举目远眺。
山高眼阔,一马平川,沟渠纵横,大地似扇形。出“鱼嘴”,过“瓶口”。复行百余里,豁然开朗。土地肥沃,商贸繁荣,不愧“扬一益二”天府之国。文翁石室,书声朗朗。川菜川酒川茶川剧,司杨李杜无不赞。“既丽且崇”,“喧然名都会”。
见洋人,主大喜。问从何来。具答之。主遂邀客,摆桌设宴待之。饮酒品茗之余,主客游城,草堂武侯祠望江楼,书画锦绣漆竹金银器,美不胜收,客举机狂摄之。问城之奥秘,答2400余年,闲适自乐。客描绘海外世界之大,并图解。主闻后不仅不眼羡,反邀长驻。盛情下,难辞。便函告家人:“锦城迷人暂难归。”
既留,心则安,早出晚归,尽揽美景。其家人闻讯后,不安之。竟携全家男女老少,不远万里赴蓉,遂留,乐不思家。
美日德法苏,世界名国,闻之,欣然结盟。遂愿,皆欢喜。今投资者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