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严格审查合拍片 搂钱"伪合拍"难打擦边球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在京宣称,以后要严格审查中美合拍片项目,合拍片中方资金不得少于1/3,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演,并需要在中国取景。此前,中方一直在中美合拍片中处于弱势一方。
张丕民的提议在业界获得强烈反响,几乎所有中国电影人都认为,确实不能再继续“打酱油”(指充当配角)了。
最新消息
中美各投资50% 《大脚印》不“贴拍”
昨日,中美合拍电影《大脚印》正式在京启动。
该片将由好莱坞知名特效大师伊桑·韦利(《星球大战3》、《蓝精灵》的特效设计师)执导,讲述一位美国女孩在湖北神农架遇见野人、与盗猎团队展开搏斗的故事,影片将于下月在神农架开机。
这是在张丕民强调要严审合拍片后第一部亮相的中美合拍片,该片中方制片人刘舜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次中美双方投资各占50%,合拍片的立项和手续都已正常通过。
刘舜祥表示,他非常支持广电总局严审合拍片,合拍片讲究的是合作,中国电影人不能总是给人家打下手,“《大脚印》在投资、演员、制作团队和市场份额等各方面都是对等的。”
另据导演伊桑·韦利透露,女主角已经确定由英国女星萨沙·杰克逊出演,剧组将于下周赴神农架看景,回来后再定男主角人选(初步确定将由中国人担任)。
现象展示
“合拍”风起云涌 都在打“擦边球”
8月23日,张丕民在出席电影频道研讨会时炮轰大量中美合拍片在打“擦边球”。
“现在有很多电影,一个完全的外国故事,(中国)投点小钱,加上点中国元素,带上个中国演员,就叫‘合拍片’了,其实只能算是‘贴拍片’,这是非常可怕的。”张丕民说。
事实也确实如此。2006年,中美曾合拍战争大片《面纱》,该片由约翰·卡兰执导,男女主角分别是好莱坞影星爱德华·诺顿和娜奥米·沃茨,而且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美国故事,只不过地点发生在中国。
2010年,中美曾合拍儿童题材的大片《功夫梦》,该片讲述一个美国孩子来到中国学功夫的故事,由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的儿子贾登·史密斯主演,成龙在片中也只是个配角。最终,该片在全球票房大卖数亿美元,在中国却只有几千万人民币。
2012年,中美合拍片风起云涌,《环形使者》、《云图》等将陆续上映,《钢铁侠3》、《封神天下》等正在筹拍当中,貌似前景一片大好。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合拍片”多少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意思。如周迅参与演出的《云图》充其量只是“协拍片”,其中方投资公司新原野娱乐虽为该片第二大股东,但在1.8亿美元的总投资中仅占10%;首次参与投资制作的乐视影业算是《敢死队2》的联合出品方,中国女星余男在片中仅是一个配角;《钢铁侠3》则连中方的演员都还没有敲定。
当然,中国也有偶尔“做主”的例子,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除了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是美国的,从投资到故事全是中国的,但该片的美国票房十分惨淡,“蝙蝠侠”贝尔主演的片子竟然只卖了不到500万人民币,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深度解析
资金和市场被挤 合拍成了“打工”
近年大量中美合拍片的出现,曾使得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崛起的大好机会,还宣称:我们要利用好莱坞的技术和营销渠道,向全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
但现实情况是,好莱坞利用了中国的资金和市场,向全世界讲述了美国的故事。
张丕民看到了事情的真相,他说,目前一些进口片因有少量国内资金注入,改头换面以“合拍片”身份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仅使大量电影投资资金流走,还挤占了市场空间,对国产片形成威胁”。
2012年之前,“进口片”在中国的市场分成约为13%,2012年之后提至25%,但是合拍片的分账比例却高达43%左右。对于国外投资人而言,只要能弄到一个“合拍片”的身份,那就意味着“白赚”。
华谊兄弟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也承认,海外公司与中国合作,看重的还是中国的市场,单靠所谓的“合拍”,并不能解决中国故事“走出去”的问题。吴宇森的老搭档、《赤壁》制片人张家振则直言,好莱坞与中国合拍纯粹是为了钱,“比如《钢铁侠3》,虽然有中国元素和中国人的钱,但在创作上它还是一部美国片,是为了占领市场而做的合拍”。
综上所述,“打酱油”式的合拍,虽然客观上让好莱坞电影有了“中国味道”,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
业内反应
将会加强审查 获得业界支持
为了改善这种尴尬的状况,张丕民表示,以后要加强对合拍片的审查:其一,中方资金不得少于总投资的1/3;其二,必须有中方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其三,需要在中国取景。
虽然这只是一个提议,目前还没有升成正式的规定,但却在业界引发了强烈反响,绝大多数人都抱支持态度,认为中国电影人需要“翻身做主人”。
“合拍片最主要的受益者确实是美国,他们借别人的资源,向全世界输出了自己的文化。”《大脚印》制片人刘舜祥表示,只有大量中国题材、中国主演的合拍片出现,才能帮助中国电影再闯出一片天地。
正在中国拍摄《狼图腾》的法国大导演让·雅克·阿诺也说,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最好的合拍状态是“拿别人的钱,拍中国的故事”,这类影片即便刚开始无法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但“你不去做,情况永远也无法改变”。
当然,中国电影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感叹:“拍中国的故事、中国人主演,除了中国观众,谁会去看啊?没人看自然没人愿意投资。”该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人还是先拍好自己的故事,让中国观众先感兴趣,往后才能谈能不能走出去、合拍不合拍的问题。”
实际上,导演冯小刚也持这种观点,他曾多次强调,这么多年来,他心里装着的一直是中国观众,“就像美国人拍电影,哪管你中国人看不看得懂,你爱看不看。在中国只要你拍好了,照样有人看!”
海外连线
中国电影市场 没有想象中开放
如果说,年初的中美电影新政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次放开,那么“严审合拍片”的消息在美国影人看来,就意味着另一种讯息。
“中国电影市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开放。”曾经来中国试图寻找合拍机会的好莱坞制片人巴里·皮尔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巴里·皮尔森坦言,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而合拍片可以让好莱坞的利益得以最大化,“在过去几年,很多电影都凭借合拍片进入紧闭的中国市场,这样可以避开中国让人头疼的进口电影配额制度。”
9月,由布鲁斯·威利斯和许晴主演的《环形使者》将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有在上海拍摄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只会出现在在中国上映的版本里,在美国上映时将会被剪掉。而《云图》也找了周迅,但它的拍摄场景几乎都在亚洲之外。”《华尔街日报》资深电影产业记者劳里·伯基特说。
《环形使者》和《云图》的美国制片方——残局电影公司和华纳影业,都没有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记者从《环形使者》的中国片方DMG获悉,他们的投资高达6000万美元,约占40%。
小手段赚快钱 在中国并不可取
加入中国元素、聘用中国演员,无非是为了进入中国电影市场,但是为什么如此之多的合拍片仅仅将这些做到最小。巴里·皮尔森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美观众口味的不同”。
2008年,中美合拍的《赤壁》上映。“这是一个根据经典中国小说改编的史诗电影,由在好莱坞很有名气的华人导演吴宇森执导,这部电影在中国获得了9200万美元的票房,但在美国它的票房只有63万美元。这已经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故事在美国没那么吃香,观众对遥远的东方并不了解,文化和历史左右了这部电影的票房。”巴里·皮尔森说。
除了《赤壁》,一些在中美票房反差很大的影片让好莱坞意识到了中美观众的不同。“好莱坞一直在寻找能在中美市场双赢的配方,但是想靠耍弄一些小手段在中国赚快钱显然并不可取。”劳里·伯基特的说法有些嘲讽的意思。
文/记者 喻德术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