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青年"获专家力挺 广电总局赞其诠释北京精神

2012年09月04日 15:5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北京青年”获专家力挺广电总局赞其诠释北京精神
剧照

  昨天上午,电视剧《北京青年》在京举行研讨会,市领导鲁炜会见了主创团队,对该剧给予充分肯定并向演职人员表示感谢。他听取了主创人员对电视剧生产的意见与建议,勉励他们为繁荣首都文化多出精品力作。文艺评论界专家对这部戏中倡导的“北京精神”高度评价,与会的老一辈观众代表则表示,看了这部电视剧,理解了80后子女的青春困惑与奋斗精神。

  《北京青年》首轮播出以收视口碑双赢落幕,该剧四大卫视播出平台瓜分了全国同时段排行的前四名,网络播出达7.3亿余次。自8月16日开播以来,《北京青年》将北京卫视的收视排名从开播之初的全国第八位拉动到播出尾声的全国第二,同时也创下北京卫视全年所播全国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如此骄人成绩面前,导演赵宝刚坦言,《北京青年》开播前自己实际上是做好了“挨砖头”的准备,因为他提出所谓“重走青春路”的理念折射了时下80后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思想冲突。电视剧中的年轻主角辞掉稳定、乏味的工作,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电视剧开播初期,《北京青年》就被年轻人热议、热捧,而家长们则很难理解年轻人这样的不顾后果的鲁莽行为。研讨会上,赵宝刚在父母级观众面前解释了他的创作初衷。

  赵宝刚说:“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事业非常成功的人,家里养了一只鸡,从小就不喂鸡食,让它每天自己去觅食,于是这只鸡鸡冠红润,浑身毛色发亮,非常的精神。然而有一天,他的家人就把它圈在笼子里边每天喂养,每天换着样地给鸡吃,最后这只鸡的鸡毛越来越暗淡,鸡冠也变成了白色,最后就死去了。我觉得这种比喻可能特别像我们年轻人现在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模式,我们可能打压地把他们圈在四方盒子里不断灌输,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目当中会驰骋未来的一批年轻人。我突然发现其实这些人是在一个温度下长大的,抗风雨能力、面对社会抗压能力、基本生存能力都几乎没有,非常脆弱。但是他们却具有非常丰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我们试想文化底蕴再丰厚,没有抗风雨的能力,抗社会压力的能力,怎么能在这个社会上把你的价值体现出来?当我思考完这些东西的时候,于是乎我就想写一个《北京青年》。”

  电视剧中赵宝刚给年轻人设计了一种选择,何东为了重走青春路而逃婚、辞职。然而,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选择而非标准答案,并非怂恿年轻人都放弃工作,甚至离婚,而是期望引发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生活的现状,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话,那么该怎样寻找激情的,怎样活出自我?答案是多样化的,剧中何东几个兄弟的选择并不是标准答案。研讨会现场,观众代表吕国庆老先生以儿子的经历印证了《北京青年》是贴近生活的和接地气的,他说:“我就一边看一边想到了我的孩子、我的家庭。比方说看到何东到餐厅端盘子,我就想到我儿子在北大上学时,暑假期间提出要到饭店打工。大热的天骑着车到饭店,托盘子练的时候手都发抖,最后赚了几百块钱,一半是交了学费,另一半给了爷爷奶奶。大学毕业以后去美国留学,留在美国工作过,前几年回国,现在上海工作。孩子的经历很像剧中的何南。我们家看《北京青年》感觉很亲切,这个戏是有生活基础的。”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发言说:“这部戏用北京青年诠释北京精神,体现了我们首善之区的艺术家如何回应时代命题,如何把我们北京精神里面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不是用口号式的形式,而是能够用滋润心灵的方式,形成和青年人脑电波共振的形式来进行解读,进行弘扬。希望《北京青年》的成功启迪更多电视艺术家们能够有这样的探讨的勇气和信念。”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