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制作有量无质 专家建议向"好声音"学习
昨天,由北京市广电局、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等主办的2012年秋季(第十一届)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在北京开幕。200余家制作机构制作的430余部电视剧作品在会上展出,其中,抗战以及战争题材剧、家庭伦理剧仍为市场主流剧目。虽然和上届推介会相比,婆媳剧、夫妻剧明显减少,但围绕80后的新婚生活剧、生子养子剧却迅速升温,家庭剧有向年轻一代倾斜的势头。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影视产业发展论坛上,众多电视剧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目前电视剧的制作产量仍居高不下,尽管今年第三季度起,视频网站买剧的价格已稳步回升,但目前电视台买剧的热情却并不高涨,电视剧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难以扭转。克顿传媒董事长吴涛称,和年初电视剧只有二三十万的版权价格相比,今年三季度出现了很多50万以上,甚至100万以上的单集购买,视频网站已频频出手,高价采购自己认可的电视剧。不过,吴涛认为,视频网站去年非理性的高价购剧泡沫已经被打破,但电视剧投资的持续高温不下却难以打破。因为资本的蜂拥而至让很多影视公司握有大量资金,“在目前不到两百亿的电视剧市场上,已经成功上市的影视公司将近十家,向证监会递交上市材料或已通过初审的影视公司接近20家,还有很多拿了钱,还没到初审阶段的公司。这么大的规模都要去扩大电视剧的生产,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销售额和利润,这里面就蕴含了非常大的风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目前电视剧市场高品质剧凤毛麟角和这种蜂拥而上的制作规模有很大关系。“过去一个编剧三年写一个剧,现在一个编剧一年写三个剧。这导致整个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整个资源价值严重稀释。”尹鸿说,目前的市场形势虽然很多剧播不出去,但对演员却影响不大。“过去我们认为能够救市的演员,今天甚至他的剧都播不出来。但他已经拿了很高的片酬,对他的经济收入没任何影响。”
多位与会嘉宾表示,未来电视剧除了自身之间的竞争,还面临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和购买电视剧相比,打造精品的综艺节目往往能产生更高的性价比。尹鸿介绍,“这些年电视剧总体播出数量在增加,但播出效益在减少,也就是电视剧为电视台创造的效益在降低,这个是从地面频道到省级卫视都面临的问题。”克顿传媒董事长吴涛表示,未来电视市场的竞争,将是精品的竞争,“像一档《中国好声音》,让其他的十几档选秀节目默默无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唯有精品才是利益最大化的。踏踏实实做精品才赚。” 记者王雯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