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回忆演喜剧辛酸:大家看我光脚被硌大笑(图)
陈佩斯的舞台喜剧不愁票房在全国各地的演出公司早有口碑,但他却在邀约不断之际适时放弃了巡演即有钞票入账的简单赢利模式,开始尝试以青春版《阳台》和大道喜剧培训班的“前店后厂”方式推广自己的喜剧理论,同时培训喜剧新人。第一期喜剧培训班的教学成果《阳台》尚在汇报演出,昨天,陈佩斯又启动了第二期招生,一台解析《阳台》喜剧密码的公开课引得不少聆听者颠覆了以往对喜剧的简单理解。
陈佩斯的讲解不温不火、娓娓道来,他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从笑的行为本身为听众剖析了自己“喜剧的背后必然会有一个悲情内核”的喜剧理论。“笑的行为本身就是因为有差势的存在,大到一个戏剧,小到一个噱头无不如此。1986年我拍《少爷的磨难》时,在河南乡村的土路上光着脚奔跑,满地的土坷垃,硌得我龇牙咧嘴,可围观看热闹的上万人却被我的窘迫形象逗得前仰后合,当时我心里特难受,但也正是从这个细节明白了笑就是用我的低姿态引发你的优越感。在以前我和老茂的很多小品中,比如吃面、烤羊肉串,其实中间就蕴含着这样的喜剧理念,每一个引得观众发笑的人物,其实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但那时还没有总结出这样的理论,于是就从外部解释成了‘喜剧就是有人倒霉就行’。”
“要向观众讨生活”是陈佩斯始终坚持的,因而多年来即便是在事业巅峰时,他也保持着与演艺圈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的俭朴和低调。昨天公开课现场穿着的那件白色衬衫,有些旧有些皱,但这样的穿着不是刻意为之,恰恰是他生活的常态。别人在聚会消费之时,他常常闷在屋里琢磨,一部卓别林的《城市之光》,他都看出了弦外之音并找到了喜剧创作的依据。“卓别林围绕着床一段长达几分钟的戏,一会儿被床砸在下面,一会儿又翻上来,看似很流畅,但我能想象卓别林付出了太多,也让我悟出喜剧就是以自我折磨来赢得他人的笑。”
如果说《阳台》是陈佩斯酝酿三年将自己多年沉淀的喜剧技巧熔为一炉的精华之作,那么他即将为于12月开班的第二期表演培训班准备的《老宅》,则是突破一般剧场观演关系的尝试之举。于是,陈佩斯针对第一期的教学效果调整了课程,更突出因材施教,招生要求也适当放宽,目的是印证其“人人都能演喜剧”的理念。有人说,大道喜剧培训班是陈佩斯用一己之力突破艺术院校教育瓶颈的大动作,但他自己却坦言:“我也有私心,就是想验证自己多年来对喜剧的探索和总结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