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散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种子,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孙中山先生赞誉“华侨为革命之母”。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五邑籍华侨鼎力支持革命的传奇佳话。据不完全统计,最早加入兴中会的五邑华侨有12人,以台山人为主,首任会长刘祥是台山人,另外,江门的陈少白是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加入同盟会的五邑华侨有上百人,其中仅新会华侨就有39人。五邑华侨从筹建革命组织、开展革命宣传,到捐助军饷、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帝制,直到后来的捍卫共和、贯彻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实业救国”理念等,都亲身参与其中,为振兴中华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五邑华侨中,相当一部分是中下层华侨,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事成后又多数功成身退,只在正史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组群像,然而,他们的家乡江门并没有忘记他们。
百年回眸,本报从今日起,在“侨乡记忆”版推出“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专栏,通过梳理有关资料,回访侨乡文化遗迹、华侨故里,邀请专家学者点评等方式,系统地展示几十位五邑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从而进一步深入挖掘华侨文化,为建设文化名市添砖加瓦。
“华侨为革命之母”,这是孙中山对华侨在辛亥革命中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梅伟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江门五邑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甚至超过了香山(含今中山、珠海等)华侨。”
1
踊跃参加革命组织
兴中会的首任会长为台山人
“五邑籍华侨长期的海外生活使其渴望国家独立、民主、富强,所以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首先表现在踊跃参加革命组织上。”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梅伟强说。
1894年11月24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台山华侨富商刘祥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开平华侨富商邓荫南当选为值理。陈少白、温炳臣、李自重、李纪堂、邝华汰、谢缵泰等是兴中会最早的会员。
在民国时期,江门外海人陈少白有“国叔”之称。他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成为孙中山的知己,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等四人被清廷称为“四大寇”。1895年孙中山与陈少白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1897年陈少白到台湾建立兴中会分会。
开平人谢缵泰1895年起追随孙中山革命,加入兴中会。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制订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很多五邑籍华侨加入了同盟会,并成为同盟会的中坚力量。
台山人李自重1903年在孙中山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学习,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来与冯自由等奉命到香港设立同盟会分会。
美国旧金山同盟会负责人李是男、黄伯耀、温雄飞、许炯黎等均为台山人。
1907年,同盟会会员、在越南谋生的江门人黄景南在《入盟誓书》中写道:“矢信矢忠,有始有卒”。
鹤山人李铁夫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达6年之久。1910年,清政府军舰“海圻号”访美期间,李铁夫带领三位同盟会会员冒死登舰,说服舰长程壁光等全舰官兵加入同盟会。
1911年1月,孙中山在美国洪门致公堂首领黄三德(台山人)、唐琼昌(恩平人)和美国同盟会总部负责人李是男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对致公堂的改造,同盟会会员加入致公堂,革命组织进一步壮大。
2
四处筹款竭尽全力
为了革命情愿倾家荡产
在经济上慷慨助饷,是五邑华侨对辛亥革命最巨大的贡献,其中,既涌现出邓荫南、李煜堂、李纪堂、杨西岩、邓泽如等毁家纾难的富商,也有以黄景南为代表倾尽平生积蓄的广大下层劳动者,还有各地华侨社团筹饷组织的踊跃捐款,黄三德、李是男、司徒美堂等为组织和发动华侨捐资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孙中山盛赞:“慷慨助饷,多为华侨。”
邓荫南变卖全部资产支持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1903年第二次广州起义,支持陈少白创办《中国日报》。李铁夫用卖画所得资助革命。
台山人黄三德同李是男成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黄三德还出任美洲洪门筹饷局总监督,积极筹款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台山人李煜堂1899年出资为《中国日报》购置社址,支持兴中会的革命宣传,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多次捐款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
江门人邓泽如1907年在南洋加入同盟会,曾同黄兴、胡汉民等,为广州“三·二九”起义筹集巨额经费。
新会人林护、李纪堂、杨西岩、蒋道日等也积极为革命筹款,为历次军饷作出很大贡献。开平人司徒美堂多次筹措款项支持孙中山,1911年4月,黄花岗之役失败后,急需革命经费15万元,司徒美堂向致公堂大佬黄三德提议将加拿大4所致公堂大楼典押筹足15万元给孙中山。
3
宣传革命道理 参与创办大量革命报刊
在历史教科书上,有一幅《时局全图》,是谢缵泰绘的。梅伟强说,这幅图生动地展现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令国人触目惊心,有很强的宣传、教育意义。
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五邑华侨办报积极性高涨,据不完全统计,1898年到1922年,五邑华侨创办或参与创办的报刊达26种以上,其中大多数热情宣传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主张,抨击康梁保皇思想。
“陈少白、伍盘照、李是男、黄伯耀等人的贡献尤其突出。”梅伟强评价说。1900年,陈少白奉孙中山之命,创办中国民主革命派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担任社长兼主编。
恩平人唐琼昌1902年在美国创办《大同日报》。《大同日报》曾被保皇势力渗透,1904年唐琼昌将原主笔欧榘甲撤职,改由革命党人刘成禹主持该报。《大同日报》“易帜”是美洲“保皇”与“革命”势力消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09年,台山人黄芸苏、黄伯耀、黄超伍、李是男、温雄飞等在旧金山成立少年学社,出版油印刊物《少年周刊》,鼓吹反封建、走民主共和的道路。1910年,少年学社全体成员加入同盟会,《少年周刊》改为《少年中国晨报》,作为美洲同盟会的机关报。
台山人伍盘照是美国旧金山《中西日报》的总经理兼总编辑,曾免费印刷并发行民主革命家邹容的《革命军》一书。
4
参与革命武装起义 成为谋士和骨干力量
五邑华侨全力支持孙中山策划的武装起义,不怕流血牺牲,在前线冲锋陷阵,成为武装起义的谋士和骨干力量,涌现出陈少白、邓荫南、谢缵泰、张云田、聂益之、李雁南、劳培等革命英雄与先烈。
1895年的广州起义是孙中山策划的第一次武装斗争,谢缵泰参与了策划,参加这次起义还的有开平人邓荫南、新会人夏百子等。
1900年的惠州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举行的一次有影响的反清武装起义,邓荫南等在广州筹谋响应,陈少白等在香港做后勤保障工作。
1902年,谢缵泰联合李纪堂、洪秀全族侄洪全福发动洪门会党举行广州起义,其父谢日昌、其弟谢缵业一起举义,因内奸告密,起义流产,谢日昌忧愤成疾,不久病逝。父子三人同为革命者,令人敬佩。
1911年,邓荫南在新安(今深圳市宝安区)组织武装,响应武昌起义,攻克新安县城。
1907年,新会人张云田在镇南关起义中壮烈牺牲。1911年4月,李雁南、劳培在广州起义中英勇献身。 (吕胜根)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丽】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