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春风化雨润侨心 侨联组织践行为侨服务完美护航(2)

2011年01月13日 10:18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助推归侨参政议政

  时光倒退到1957年,一名20岁的华侨青年,郑重地摁下十个手印,向印尼警方立誓“永远不回印尼”,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浪潮中。他便是中国特种纤维领域专家、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议案大王”的罗益锋。

  1989年,罗益锋提出的第一项议案便是“归侨侨眷权益保护”。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审议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侨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归侨的政治权益予以保护,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归侨人数较多地区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代表”。对“侨”的尊重,使中国的民主政治有了独特的“侨味”。

  罗益锋之后提出了一连串的涉侨议案,包括希望国侨办和省市自治区出台实施细则。十年后侨情变化,罗益锋又于1998年提出修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议案。2000年,修正后的《侨法》颁布。

  侨界群众参政议政,有效地维护了侨益,凝聚了侨心,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呼声和要求得到了重视。2004年北京市曾取消归侨中离退休公务员每个月50元的生活补助。多方调查后,北京市侨联通过侨界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恢复回国30年归侨中离退休公务员每月补贴50元的生活补助的建议》,很快得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并及时给予恢复和落实。

  20年来,归侨侨眷参政议政的成果是令人欣喜的。每年都有提、议案被各级人大、政协列为优秀提议案和重点提议案,多数提、议案还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落实。 

  中国侨联副主席李祖沛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侨胞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国家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表达了强烈的参政议政愿望;全国政协每年都邀请海外侨胞代表列席大会,一些侨务大省已经开始在政协中增设海外华侨委员,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为“侨房”护航

  “别人住高价小区,住的是豪华,我们住这里,住的是文化。”老街坊梁叔骄傲地谈着自家房子所在的“宝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的旧南海县社区。这片隐藏在广州闹市区的百年华侨建筑,因被广州亚组委选定为首个亚运社区而名声大噪。带来这份荣誉的不只是其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还有那份“原汁原味”,虽历经近百年风雨,但因保护有道,街道上的华侨房屋仍完好如初。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4500万的海外侨胞分布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贫富,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落叶归根。他们中有的在出国前便购置了房产,也有不少人将财富带回家乡,甚至不远万里运回砖瓦玻璃,建起房屋。

  侨房凝聚了华侨华人的思乡情怀,是广大侨胞与祖(籍)国联系的重要感情纽带,保护侨胞房屋、解决侨房问题也因此成为凝聚侨心的关键。20年来,各地加快落实侨房政策步伐,大力归还侨房,清退近4000万平方米的华侨私房,使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财产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许多房屋拆迁的侨胞也得到妥善安置和合理补偿。

  《侨法》诞生后,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系列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应运而生。除了保护侨房,广州市更提倡要打好“文化牌”。“为了保护好这些侨房,我们主动跟华侨联系”,据现任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冯女士介绍,在华侨的积极支持下,一批文化商户进驻该社区,建起了一片社区文化长廊。当这些承载着侨胞心血和遥思的房屋成为一种文化,这个百年华侨建筑群拥有的也不会只是亚运社区的美名。在保护侨房的同时加以开发,进一步弘扬华侨文化,这一经验,或许将在未来各地落实侨房政策时被借鉴。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