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黄花岗起义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贡献

2011年02月03日 19:0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11年4月27日发生了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促成了半年后的辛亥革命成功,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黄花岗起义中,尤其要提到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

  黄花岗烈士中31位是华侨

  一直以来,人们均以为黄花岗埋葬了72烈士,但实际上那里埋葬了86位烈士。其中31位是华侨。海外华人华侨对黄花岗起义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为革命捐赠财物。有些华侨为此还倾家荡产。许多华人华侨还为孙中山策划革命起义提供住所和活动场所。黄花岗起义就是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现槟城)策划的。孙中山在当地召开“庇能会议”,部署黄花岗起义。

  二是回国参加起义。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首批加入兴中会的20余人都是华侨。截至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前,各地兴中会会员约有300人,其中海外华侨就有219人。在辛亥前的大大小小十几次起义中,海外华侨是重要力量,有的人亲临战场,有的人奔走募资筹款,有的人则购运军火训练人手。在黄花岗起义牺牲的华侨分别来自新加坡、马来亚、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年龄最大的是52岁的越南华侨罗联,最小的则是出生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年仅18岁的余东雄。孙中山高度评价了在黄花岗起义牺牲的华侨英烈,把华侨誉为革命之母。

  三是在海外创办华文报刊,宣传革命思想,为黄花岗起义做了舆论准备。比如新马的《图南日报》(1904)、《中兴日报》(1907)、《星洲晨报》(1909)、《光华日报》(1910)等,日本的《游学译编》(1902)、《民报》(1905)等,在19世纪前期对黄花岗起义以及随后的辛亥革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在东京创刊,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06年 4月28日《民报》第3期号外发表《〈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一文,则拉开了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论战的序幕。许多华人华侨积极投入到革命宣传活动中去。如陈楚楠被誉为“南洋革命党第一人”,连续创办了《图南日报》和《中兴日报》,鼓吹反清革命,与保皇派展开论战。海外华文报刊虽然受经费影响,时断时续,但是却开启了民智,为孙中山推翻清政府发挥舆论宣传作用。

  广州应打造“侨文化”形象

  广州是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是众多广东籍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是联系海外华人,勾起他们历史记忆的重要城市。参与黄花岗起义及民主革命活动的海外华侨中,广东籍华侨居多。他们前赴后继,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黄花岗起义的发生地与主战场,广州应通过纪念黄花岗起义的英勇事迹,弘扬革命先行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讴歌他们为中华民族复兴浴血奋斗的革命精神,推进广州文化历史名城的建设,打造广州独具特色的“侨文化”形象,彰显广州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承担联系海外华人与中国的纽带作用,发挥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彭伟步,单位为暨南大学新闻与播学院)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