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四海同春”海外巡演精彩纷呈 传递中华文化信息

2011年02月12日 09: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由于这个传统佳节巨大的文化感染力,全世界很多地方情不自禁跟随中国人节奏,沉浸在春节浓浓的喜庆氛围里。

  欢快的歌声优美动听,曼妙的舞姿引人入胜……2月5日晚,农历大年初三,上千名华侨华人和肯尼亚观众欢聚在肯尼亚国际会议中心,观看“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文艺演出。这是“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举行春节巡演以来首次到非洲献艺。 

  此次前来参加演出的30多名演员来自海政文工团、空政文工团、总政歌剧团和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歌舞团等多个演出团体。他们2月3日大年初一从北京启程,经过20多小时的长途飞行于4日下午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5日晚上,演员们不顾一路奔波劳顿和时差带来的不适,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演出,为当地侨胞和喜爱中华文化的肯尼亚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歌舞节目。 

  来自“彩云之南”的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歌舞团拥有回、壮、黎、满、彝、白、傣、纳西等15个少数民族的艺术表演人才。此次来自这支歌舞团的演员们表演了哈尼族舞蹈《打秧鼓》、佤族舞蹈《云海中的阿佤》、傣族舞蹈《孔雀舞》等多个舞蹈节目。演员们婀娜曼妙的舞姿、华美鲜艳的服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情,令台下观众如痴如醉。空政文工团演员沈娟表演的《天女散花》将舞蹈和魔术熔于一炉,手法精湛,风格唯美,让观众惊叹不已。 

  2月5日,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首次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浓浓的中国年味给现场来宾留下深刻印象。当天在该市最大的购物中心三角洲商城,轻盈飘逸的红色纱帐、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滚动播出的新年宣传片,让所有人一进门就能猜到,今天的主角一定是中国。 

  活动中,中国使馆官员和家属悉数上阵,包饺子、炸春卷、煮汤圆,他们向外国友人介绍这些食品的由来和吉祥寓意,展示中国百姓传统的过年习俗。品尝过中国美食,来宾还在中国使馆人员的指导下包起饺子。不管“作品”是否成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活动精彩不断,好戏连连。中国茶道、厨师刀工、传统武术……每一样都令观众叫好不绝。最让来宾惊叹的是中国传统武术表演,华商曹延奇曾担任黑山警察学校的搏击教练,他的硬气功徒手碎石和太极剑表演,博得了现场数百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也是2月5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同布鲁塞尔欧盟第二学校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春节走进欧盟学校”的活动,让许多欧盟国家外交官及亲属体验了一把中国春节的年味。中午时分,欧盟第二学校的活动场地张灯结彩,爆竹声声,随处可以听见人们用中文互道“新年快乐”。参加活动的欧盟国家外交官大多是全家一齐来,他们欣赏中国民乐表演,逛庙会并品尝春卷、麻团、年糕等特色小吃,一些人还学起了包饺子、剪窗花、弹古筝、打太极、写毛笔字等,校园里到处是喜迎新春的热闹景象。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泰国北部南邦府春节文艺晚会5日晚在首府南邦市举行。南邦市政府联合当地嘎拉娅尼学校孔子课堂与汉语教师、中国留学生及当地群众3000多人一同欢庆中国农历兔年春节。 

  华灯初上,南邦艺术馆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新年好》的歌声响彻甘功达社区上空,火红的灯笼、等待绽放的爆竹、中国结和京剧脸谱等春节传统挂饰随着跳跃的音符摆出各种姿势,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锣鼓打来闹连连,瑞狮绕绕到门前”。“咚咚咚”的锣鼓声引着欢腾的喜狮拉开了当晚活动的序幕。南邦市长尼密说,泰中两国是亲密朋友,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际,很高兴能和嘎拉娅尼学校孔子课堂一起举办庆祝活动,希望南邦市民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两国悠久的友好历史。

  当晚,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汉教志愿者一曲《梁祝》,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段刚柔并济的中国功夫,祝愿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泰国学生奔放的舞姿带领观众《走进西藏》,领略中国人民的热情豪爽;《茉莉花》婉转流畅的旋律,展现出中国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

  2月6日的意大利罗马阳光明媚,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一侧,临时搭建的舞台两侧悬挂着几十盏大红灯笼,广场的路灯上挂着绘有瑞兔迎春的旗帜,十分醒目。意大利“中国文化年”重头戏——由广场彩车巡游和舞台表演组成的大型露天联欢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中国春节到来。

  来自中国的演出团体与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以及意大利国家舞蹈学院、意国家青少年交响乐团、武术学校师生等1500多名演员联袂奉献了这台集歌曲、舞蹈、京剧、武术、舞龙舞狮和民族服装展示等节目于一体的露天演出。(张永恒)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