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齐齐哈尔外侨办发挥优势 整合资源开展"侨爱工程"

2011年08月10日 16:49 来源:侨务工作研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侨办、农业部《关于联合开展“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的通知》精神,齐齐哈尔市外侨办充分发挥侨务优势,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以多种形式助推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完善机制,保障“侨爱工程”有效开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外侨办、市农委领导任正、副组长,两个部门主管业务处室及有关县(市)、区侨办负责人为成员的“侨爱工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用典型带动工作的开展。二是明确任务要求。制定规划,下发了《齐齐哈尔市外侨办关于开展“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活动内容及开展形式,要求各级侨办科学组织、精心安排、有效推进。三是注重调研与宣传。围绕农村实际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进行调查摸底。通过组织座谈、检查工作、出国出访、接待国外侨团等机会,加强对“侨爱工程”的宣传,利用媒体发布开展“侨爱工程”活动的信息,广泛宣传。

  二、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多种模式开展“侨爱工程”。一是注重整合资源。整合侨务资源和不同地域的农村资源,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找准侨务工作切入点。加强协调协作,形成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活动氛围。注重通过引进侨胞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支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营销渠道,繁荣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二是加强分类指导。采取不同区域不同活动形式的分类指导。对侨务资源丰富、侨资企业优势突出的区域,主要是引导和推动侨企投资与农村开展经贸结合,助推新农村建设;对侨务资源匮乏、侨资企业较少的区域,主要是做好活动规划、项目收集、统计汇总,利用各种机会向海内外华侨华人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和联合对接工作。三是注重多模式并举。根据各县(市)、区农村发展的实际,采取兴办实业、开发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商业贸易等形式,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注重提高“造血”功能。通过“招财引智”、“招商引资”,帮助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特色产业、提高致富能力。

  三、搭建平台,建言献策,助推“侨爱工程”。重视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海外专业人士的作用,激励他们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近两年来,海外专业人士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60多条,侨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新农村建设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还聘请有影响的侨商和侨资企业家担任乡、村“农村经济发展特别顾问”,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参谋作用。

  四、引导侨捐发展公益事业、推进“侨爱工程”。加强对捐赠工作的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侨胞到农村捐赠兴办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几年来利用海外捐助资金195万元为泰来县、依安县、克东县农村建设了饮水工程;利用176.3万元建设了拜泉县丰产乡繁荣村卫生院、依安县向前乡卫生院和购买梅里斯区医院医疗设备;利用65万元为依安县新发乡建设了敬老院,还为泰来县柏大街乡敬老院捐助3万元;利用130万元为克东、依安两县建设了特殊教育学校。

  五、发挥侨力,促进“侨爱工程”的文化交流。邀请侨界知名人士回乡讲学,加强与海外乡亲联系,协调联系文艺团体与农村专门人才组团多次出国演出,促进民间文化交流,组织农村中小学生到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

  六、用好侨力,展示“侨爱工程”的新希望。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和基金会捐资50多万元救助龙江、甘南、依安等县贫困失学学生;利用海外华侨华人和基金会资金600多万元建立了富裕、克东、克山、梅里斯区等县(区)10多所希望学校。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医疗服务。聘请侨界著名医疗专家组成“送温暖医疗队”,对农村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为165名贫困归侨侨眷和农民进行医疗义诊、手术治病、健康咨询服务;组织依安县向前乡“爱侨医院”为归侨侨眷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看病治病、医疗保健等系列服务活动,还为他们建立了医疗健康档案。开展农村贫侨上岗就业培训。利用在依安县职业学校设立的培训基地,对贫困归侨侨眷进行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通过小额贷款,采取优先推荐就业方式,帮其实现就业。帮扶贫困归侨侨眷发展畜牧业生产。争取扶贫资金60多万元和100多万元的扶贫物资送到农村归侨侨眷手中,扶持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活救济;利用海外华侨投资20万元,在龙江县部分农村进行了1000例澳大利亚南德温肉牛改良试验。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贫困归侨侨眷享受祖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看到未来生活的新希望。(侯晓慧,作者单位: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外侨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