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张惠长出生在香山县侨乡大环一个旅美华侨的家庭,辛亥革命那年他才13岁。15岁时,他在孙中山元帅府任航空局长的表叔朱卓文回乡探亲,看到他身材矫健、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认定是个可造之材,就把他带到元帅府面见孙中山,得到孙中山的赏识。从此,他有机会留在广州,学习英语等基础课。17岁时,与杨仙逸一起被派往美国纽约寇狄斯等航空学校学习两年,1917年毕业回国,成为元帅府首批飞行员。
1917年8月,广州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大元帅,张惠长任侍从武官。1918年,元帅府成立航空处,张惠长任副处长并负责组建飞机队。1918年5月,西南省军阀陆荣廷、莫荣斯私怀野心,迫孙中山离开军政府逃往上海。孙中山以隐退为名,在上海完成《建国方略》并重建政党,将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进一步严肃军纪。此时,张惠长受命与杨仙逸各自驾机炸毁了莫荣斯的新指挥所,陆、莫逃离广州。1919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乘势挥军南下,收复广州,惩治叛军,重建军事政权。1921年4月,在广州成立共和政府,孙中山复任大元帅,形成南北军事政权相对峙的局面。
1922年2月,孙中山着手准备北伐,继续开展护法运动,张惠长被提升为航空局副局长并领机队参加北伐。1923年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北伐受挫。1924年10月,北方军阀冯玉祥在国民军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占领北京。为实现国家统一,冯玉祥与国民军以及其他派系联合邀请孙中山进京商讨和平统一事宜,孙中山抱病前往,不料抵京后病况急转直下,于1925年3月12日溘然长逝。张惠长悲痛万分。他深知十多年来,是孙中山培养他成为中国首批飞行员并取得显赫战功。他发誓要永记孙中山的教诲,继续为护法、为实现国家统一而奋斗终生。
悲痛中,张惠长想的是为未来北伐作好准备:改装飞机。当时,没有专用的轰炸机,只有双翼机,每机机翼下只能装上两个50磅的炸弹。为了多投几个,张惠长决定在机腹开个“井”字形口,乘员与驾驶员配合,就可用手在井口投弹。只要不超重,可多载多投,每次作战,都使敌军丧胆,帮助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意再度北伐,任命蒋介石为国民军总司令。张惠长开始策反统治着东南五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的飞行员,以便北伐军长驱直进。北伐军到上海后,这些飞行员驾驶飞机纷纷加入北伐军行列,大大加强了北伐军的空中力量。北伐期间,张惠长曾被任命为航空学校校长,为北伐军培训了150多名飞行员,后又升任广东总指挥部航空处长。1928年,北伐成功,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张惠长时刻牢记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北伐成功后,他仍经常组织长途飞行训练,为日后战争作准备。1928年,张惠长组织两架飞机进行训练。第一架“广州号”由他亲自驾驶,偕同杨官宇、黄毓沛、杨标三人,经汉口、南京、北京、沈阳,转往天津、上海返回广州,全程5600公里;另一架“珠江号”由他的副手陈庆云领队。飞机每到一个城市,都有成千上万人集会欢迎。在沈阳,张学良出面欢迎;到南京,冯玉祥、孙科等政府要人及各界代表近千人欢迎。当时没有陆空无线电通讯,没有导航设备,单靠罗盘指示方向和目测校正航线而完成,这是中国航空史上的创举,曾一度掀起全国“航空救国”热。
1929年,由孙科举荐,张惠长被任命为南京中央政府航空署署长,仍兼任广东航空处处长。
1932年1月,淞沪抗日战争爆发。张惠长组织联合机队飞往杭州支援广东19路军与中央军一起进行猛烈抵抗,与日军周旋一个多月。1933年夏,蒋介石调动大军对中共发动第五次围剿。此时,19路军被调往福建,以图消灭在福州的红军。到福建后,19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反蒋,要求结束内战,与中共合作。张惠长在事变中向全国发出了“空军人员暂不参加内战”的通电,又动员广东的空军近百人脱离广东军政府陈济棠把持的航空局,转投支持抗战的福州政府。
1934年1月,19路军遭到蒋的镇压,最后被改编为国民军第7路军。张惠长由于有孙中山派系如孙科、吴铁城等人的力保,又曾屡立战功,蒋未敢即时对他开刀,而是通过孙科说服他回南京继续担任国民政府航空署署长。1935年,张惠长被派往远离中国的古巴任驻古巴公使,任期两年。张惠长的军旅生涯从此画上句号。
1937年,张惠长任满回国,12月被派任中山县县长。日寇入侵中山时,他与中共地方武装力量并肩抗日,担任中山县守备队和中山抗日先锋队队长。1939年9月24日,张惠长率领守备队亲临横门前线,与孙康为副队长的地方武装一起,击退日军多次进犯。日军曾因此大举轰炸大环村。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张惠长再任中山县县长,以政治态度开明、关心民生事务获得好评。1946年被选为“国大代表”。这一年,张惠长曾到过我就读的大黄布中山九区中学视察,我正读初一,有幸聆听他的训话,接受他的检阅。他魁梧的身材、将军的风度和铿锵有力、言简意深的训辞,令我肃然起敬,印象难忘。如今每当我返乡经过他的故居时,总会想起那时的一幕。
张惠长由于一贯坚持国共合作,最终于1947年被革除县长职位。中山解放前夕,他迁居澳门,却把唯一的儿子张道生留在国内,让他接受祖国的教育,长大后为国效劳。张道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历任广州白云区科委主任、政协主席,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退休后仍继续服务社会,并将父亲的财产全部献给国家。
1960年,台湾当局害怕中共的统战攻势,把张惠长请到台湾,被列入“不予重用”一族。1979年冬,张道生突然接到张惠长从台湾经亲友转来的口信和一幅照片,寄语“会到东南亚一游”。省有关领导分析:实质是到香港,有想返大陆的迹象。随即通知中山市做好接待准备。1980年7月,张惠长在台湾宴请旧部和挚友时,不幸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82岁。
张惠长自1918年至1932年跟随孙中山讨袁护法,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组建元帅府航空处,建立飞机队,创办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在团结外侮、捍卫领空、抗击日本侵略中都作出了不少贡献。他是我国早期航空事业的开拓者、建设者和领导者,是响应孙中山“航空救国”号召的坚定支持者。他历任大元帅府航空处副处长兼飞机队队长、国民政府航空署署署长、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司令等,荣获中将军衔。
张惠长的一生,是护法卫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令后人敬仰。藉此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作为献礼,以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