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9月13日电(记者 李朝栋 通讯员 陈琪瑛)采访中,记者发现陈正华老人很健谈,而且记忆力惊人的好,他讲述时几乎没有重复的话,就连儿时的一切都记忆犹新,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少年时代。
他说,他八岁那年,曾上过一年多私塾,读过《人之初》、《论语》、《百家姓》、《千字文》、《尺牍》等书。因年幼,当时读后虽不甚理解,但这对自己学习古文和写文言书信帮助很大。大约是一九二七年五月,晋江县茂亭村小学成立,他便进入这所学校读书,直到高小毕业。茂亭村小学不仅建校早,而且是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在当地是少见的。当时校内经常教唱进步的歌曲,举行学生演讲会,组织学生到校外游行宣传,提出反对妇女缠足,反对抽鸦片烟等活动。
记得一九二九年夏天,在学校陈教员的带领下,师生们每到一村,便贴标语,喊口号,围坐在一块场地上,集体高唱“打倒列强”,“苏武牧羊”等歌曲,向村民演讲,宣传妇女缠足的害处,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中国人。他的母亲是一位贤惠端庄的家庭妇女,素有勤劳纯朴的美德,深受邻居的赞扬。但在旧社会,他的母亲想要给小妹缠足,因怕学校学生来家反对,他也极力向母亲劝说,才打消母亲想给小妹缠足的念头。这事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他至今仍记忆犹新。解放后,他回乡见到小妹时,那时她已长大成家,身体长得那么强壮,走起路来那么敏捷,使她感到无限的喜悦。
旧社会,闽南一带封建迷信盛行,到处立庙,塑造佛像,迎神拜佛,捉妖驱鬼,闹得乌烟瘴气。初时,看到学校教员不信神鬼,还向别人宣传无神论,引起了他对神鬼的怀疑。后来,他看到书上讲“鬼火”的原理,对“鬼”慢慢不相信了,夜间单独走路的胆子也大了。特别参加八路军后,受到革命的教育,对封建迷信越加不相信。
少年时代的他,除在村里上学外,每到学校放假期间,还帮助家里下地劳动,甚至犁地、担尿、种菜等农活都做过。那时因气力小,担着两半桶尿上山施肥,走起路来摇晃不定,时常把尿溅出来,村民见了笑着说:这是“半桶屎”。然而,由于从小就学过农业耕作,不仅学会了农业知识,增加了体质,而且还学会了自理生活的能力。他说他从十六岁离家去菲律宾,尽管他父亲也在那里,离不开父亲的关照,但他的一切生活还是靠着自己照顾的。
接着,他还兴致勃勃地地谈了他小时候的三个爱好:
一是爱看旧小说。他说他小时曾看过《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杨文广平闽十八洞》、《薛仁贵征东》、《隋唐演义》等书。每到课余时间,尤其是夜间时分,便点着煤油灯,独自一人在室内看旧小说,使他学习了不少的历史知识。
如今,他仍然喜欢看古装戏,尤其爱看闽南高甲戏和京剧,兴趣甚浓。少年时,凡是邻村演唱高甲戏,不论白天黑夜,他都要跑去看。部队驻扎北京时,每逢星期天的日场,他都泡在长安戏院看京戏,当时的四大名旦和不少著名艺术家,几乎都欣赏过。回想小时看过高甲戏的情景,他依然津津乐道,兴致高时还顺口哼上几句。
二是喜欢钓鱼。他小时常在鱼群喜欢出游的时节,带着鱼钩、蚯蚓和鱼篓,到鱼儿多的水里去垂钓。当时家乡鱼儿特别多,水溪、水潭、水井,甚至水田里都有鱼儿。天旱水浅之时,他便赤身下水摸鱼,回来后美美吃上一顿,其乐无穷。如今家乡水里的鱼儿很少,他离休后,除机关组织离退休干部钓鱼外,再没有机会在家乡钓鱼,更谈不上赤身下水摸鱼的乐趣,想来很是遗憾。
三是喜欢足球。他小时,每到傍晚放学时,学生们便自动到村北场上去踢球。那里有一块红土地,地平土硬,障碍物少,是一处很好的踢球场地。然而,当时农村条件极差,虽说是一个足球场,只是两边各用两根竹竿竖起来,用一条绳子捆在竹竿两头当球门,用布条扎起来当球踢。后来,才由学生掏钱买胶皮球,这样踢起来到像个样子。但胶皮球很不耐用,踢过几次就破裂了。当时球队是由学生临时组织的,裁判也是临时推举的。当开赛哨声一响,双方队员各显神通,你争我夺,争着向对方球门进球,拼劲十足。如今,也许是喜爱足球的缘故,他对足球仍然很有感情,足球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收看不到足球赛,看不到《足球报》,听不到体育新闻,那就感到遗憾,心情就平静不下来。
他很动情地说,中国足球牵动着他的心,他是多么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国足球强大起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