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改革使广西来宾华侨农场发生“八大变化”

2011年09月20日 16: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来宾9月20日电(张祖良)广西来宾市外侨办消息,2009年以来,来宾市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三融入”总体要求,实施“一场一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改革发展战略,大胆推进来宾华侨农场的改革,使农场发生“八大变化”。

  一是农场变城市。改革之前,来宾华侨农场只是一片蔗海果林;改革之后,变成正在提速崛起的新的来宾市现代核心城区,已引进了A股上市公司皇氏乳业等23家入区投资兴业,目前来宾市区仅有4条百米大道来华农场就占有3条,路网、电网、水网、弱电网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正在加快推进高新产业园、金龟岛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桂中水城、来宾奇石城、来宾体育馆、来宾五所大学院校、20个现代高档住宅区100栋高楼、五星级酒店、电子科技广场等建设,“商贸中心区、教育园区、高新产业园区、金龟岛—民族风情博览园区”“四大片区”已基本成形,城区框架已全面拉开。

  二是场民变市民。改革之前,来宾华侨农场职工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改革之后,职工们放下手中的锄头镰刀、洗脚上田,进工厂、闹市场,当工人,做老板,在自主创业的同时还定期领取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金、享受政府给予的安置房福利、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福利,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市民。

  三是田野变高楼。改革之前,农场土地主要经营种植、养殖业。改革之后,整体收回来宾华侨农场3800多亩国有土地,实施项目开发。目前,在这些土地上已经建起20多家企业厂房、动工兴建了100栋20层以上高楼,各种充满现代气息的居民楼、商业楼纷纷拔地而起。

  四是危房变新房。2007年之前,来华农场大部分职工和归侨侨眷居住在低矮、潮湿的砖瓦房里;实施危旧房改造和失地职工住房安置后,来宾华侨农场绝大部分农场职工和归侨侨眷都住上了新楼房、改造房,预计2013年底前1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高楼全部建成。

  五是旧村变新村。在实施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来华农场通过“政府扶持、职工配合、统一规划、异地重建”的方式,在来宾华侨农场建设了一个华侨新村,共建别墅型楼房120栋。华侨新村建筑融入浓厚的壮族文化和东南亚各国风情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华侨民居建筑特色。

  六是烂泥路变水泥路。改革之前,农场28个居民点巷道硬化率几乎为零;改革之后,全部实现巷道硬化,硬化率达到100%。

  七是“上访户”变“支持户”。改革之前,来宾华侨农场由于负债沉重、职工待遇低、生产生活困难,职工上访现象多有发生。改革之后,由于住房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实惠得到更多,昔日的“上访户”变成了“支持户”,主动协助农场做好接访信访和“三大纠纷”排解工作。

  八是“困难户”变“致富户”。改革之前,来宾华侨农场的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较为困难;实施改革后,人均年纯收入则达到5000多元。大部分职工和归侨侨眷因土地整体回收,获得数量可观的房屋拆迁补偿、青苗补偿费,少的有几万元,多的有一二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加上他们把所得的补偿费投资创业经商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所得的收益,彻底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