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华侨华人以辛亥革命励志报国 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2011年09月29日 10:0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0多年前,越南一位名叫关唐的华侨,以替人挑水为生,一担水只挣一分钱。为了支持国内革命、推翻帝制,他毅然将自己辛苦积攒的3000元养老钱悉数捐出,相当于为中国近代革命挑了30万担的水……

  近日,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华侨华人聚会上海,以“海外侨胞与辛亥革命”为题,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点点滴滴的追忆、一个个“毁家纾难”的义举,讲述着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化不开的历史渊源,更揭示出华侨华人与祖国之间血脉相连、荣辱与共。

  据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原会长陈昌福考证,从1895年策动广州起义至1911年武昌起义,孙中山17年间曾六赴美国檀香山,八至新加坡,九去马来西亚,五到越南,两往泰国,四次奔波于欧美大陆,而东渡日本的次数更是达到了12次,在海外侨胞中广泛开展革命发动、启蒙宣传、经费募集以及组建革命党、策动武装起义等活动。与这段时间大致同期,海外华侨为国内革命捐款总计达700-800万港元,而这一(在当时的)天文数字还不包括华侨积极认购的兴中会和同盟会发行的各种债券。

  “海外华侨对祖国故土有着深厚的感情,盼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作自己的后盾。100多年前,他们对国内革命的强烈关注和大力支持,不是图丝粟之利,也不是慕寸土之位,只是为了救国,期盼祖国早日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陈昌福说。

  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教授赵军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革命”这一口号最早是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旅日华侨中提出的,时间大约在1903年。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30余年的革命生涯,竟有近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正是在日本横滨,孙中山剪去了辫子,换上了西装。”

  “100多年前的留日学生和旅日华侨,不仅是革命的先知先觉者,也是革命的先锋和猛士。”赵军说。

  赵军展示的一张孙中山手书条幅照片,引起了与会者浓厚兴趣,条幅上面有七个大字:“华侨为革命之母”。

  身为归侨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蔡建国认为,孙中山用这一形象语言,高度概括、充分肯定了广大华侨对国内革命的贡献。这句话不仅说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最早是从华侨中开始的,华侨献身革命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而且特别强调华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是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这句话虽然历经百年,仍未过时。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广大华侨华人都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蔡建国说。

  香港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古宣辉的祖辈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而他则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从印度尼西亚回国,曾在黑龙江鸡西矿务局工作、生活了25年。1980年迁居香港后,建议并参与了中国引进空客飞机的工作。

  “我至今记得作为一名全国青联委员,在1962年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合唱《歌唱祖国》的情景。当时,总理动情地说,我们的祖国还没有真正富强,需要全国人民,还要联系更多的侨胞,一起为建设好祖国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啊!等再过10年、2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那时候再唱这首歌,才能真正体会我们的国家真正富强起来了。”年近八旬的古宣辉哽咽地回忆。

  “今天,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曲折的探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繁荣富强之路。特别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才真正展现在我们面前。”古宣辉说。

  台湾问题专家、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对辛亥革命有一种“天然的关心之情”。他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顺应了包括华侨在内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民愿——“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孙中山百年前提出的‘振兴中华’和实现祖国统一的理想,至今仍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华侨为革命之母’的历史车轮不会停止。”陈昌福说。(吴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