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陈正华:用一生写就的爱国华侨史诗(九)

2011年09月30日 09: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郑州9月30日电(记者 李朝栋 通讯员 陈琪瑛)采访中,陈正华老人为记者讲述了1940年,他亲身经历的战地兵站的故事。

  老人说,那是在1940年的8月,在华北敌后的战场上,八路军对日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那就是当时震撼中外的“百团大战”。

  参加这次战役的部队,共105个团,约有30多万兵力。这次战役开始到结束,历时三个半月。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共进行了1824次战斗;毙、伤日伪军25800多人,攻克敌伪据点2990余个;缴获步枪500余支,轻重机枪200余挺;破坏铁路980里,公路3000余里(八路军伤亡17000多人)。

  在“百团大战”前夕,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在距离战地不远的地方,设立一个战地兵站,那时便把他调到兵站任政治干事(副连级),协助站长、指导员工作。

  当时兵站的任务是:负责接收从战地抬下来的伤员,组织民工担架队转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其中也有一部分军用物资,经过兵站运送到指定地点去。他们兵站配有干部战士十多名,都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职,坚持岗位,日夜轮班接送伤员,接待民工,维持地方秩序。在“百团大战”期间,参加兵站的干部和战士热情很高,劲头很足,工作不怕劳累,完成了接送伤员的任务。

  在他们兵站的驻地,经常集结了一批参加支援前线的民工,他们自己带着干粮、水壶、担架运送伤员。这些民工为支援前线打仗,不辞劳苦,从几十里地赶来兵站集结。他们不论白天黑夜,守侯在兵站等伤员,转送伤员到后方医院去。

  当前线的伤员抬回来时,往往有许多农村妇女赶来慰问,她们有的给伤员送烙饼、鸡蛋、大枣、花生等吃的东西;有的提着热米汤,带着碗和匙,一匙匙地喂着伤员吃。也有带着热水、洗脸盆、手巾给伤员洗脸、洗手、擦血迹。她们代表村妇救会,亲热地向伤员问寒问暖,嘱咐他们好好疗养,早日恢复健康,重返前线杀敌。

  老人激动地说,当时的情景,非常令人感动,充分体现了人民对八路军的深情厚谊。

  一天,兵站正在忙着接收前线下来的伤员,在伤员的交谈中听到:“今天早晨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我军消灭了几百名日伪军,我们十九团的刘团长也不幸牺牲了”。

  听到刘团长牺牲的消息,使他沉浸在悲痛中。刘团长是他的老首长,在一个多月前,他曾在十九团政治处任统计干事,对刘团长的英勇事迹早有所闻。那时常听指战员夸奖刘团长打仗勇敢连日军都怕他几分,大家对他很钦佩。刘团长战斗机警灵活,指挥果断、顽强,经常打胜仗,使得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刘团长是一名虎将,长得皮肤又黑,敌人叫十九团是“黑虎团”,刘团长为“黑老虎”。

  他回忆说,他在十九团工作时,刘团长时常来团政治处驻地,同林政委、曾主任研究工作,休闲时也一起下棋。有一次,刘团长微笑着问他说:“你有没有写过的本子,拿一本给我看看好吗?”他随即拿出一本手抄的歌本给他看,也许是他写的字还可以,他便回头向着林政委、曾主任神秘地点点头。当时他摸不清头脑,又不便多问,便拿这个本回他的办公地方。过了几天后,他就被调换为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副连级),才知道刘团长看他写字的用意。(待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