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侨刊的生命力 找准发展节点才能大有作为
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乡讯专业委员会、广州市侨办《广州华声》杂志社社长林干:广东是侨务大省,海外乡亲多达3000万。长期以来,为了维系海外侨胞和家乡的联系,广东各地政府、社会团体和民间创办了各类侨刊139家(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Q”系列〔CN44-(Q)XXXX〕,下同)。其中,最早创办的台山《新宁杂志》已经过了百岁生日。多年来,侨刊为广东省侨乡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以及侨务工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直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支持办好侨刊乡讯”的要求;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还准备将优秀侨刊的评选纳入广东省期刊评选内容,给予各级侨务部门和侨刊办刊人员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但是,侨刊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发达的现代资讯和媒体技术带来冲击和挑战,如互联网的冲击;二是现行体制对侨刊发展带来的影响,如民间创办的侨刊,有些是社会力量办刊,有些是海外侨资办刊,这部分侨刊多数走市场发展道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场定位存在偏差。个别侨刊过度诠释市场的作用,从纯市场的角度办刊,偏离了侨刊的办刊宗旨;二是人员素质参支不齐,流动性大,采编、发行、经营人才缺乏。三是部分侨刊编辑人员老化,后继乏人;三是办刊思想的误区给侨刊发展带来的制约,如对自己拥有的读者研究少,读者定位不准确,读者爱好什么?想知道什么?情况不明?没有经常分析读者队伍,及时根据读者的变化,不断调整办刊思路等。
侨刊因地缘、族群、宗亲形成的特定读者群依然稳固。只要找准自身的发展节点,侨刊还是大有作为的。要发展就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激活侨刊的创造力。
1.要有主流媒体意识和品牌意识。要把自己放在当地大环境中考虑办刊,摆脱机关刊物、内部刊物的狭隘意识,把侨刊办成本土的主流刊物,成为本土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东莞市侨刊《看东莞》杂志去年改版,以“品读东莞,知行天下”为办刊口号,立志办出一份具有全球视野、东莞特色、政经风范的新型侨刊,通过读懂东莞,让外界洞悉东莞。经过一年的实践,《看东莞》以全新的面孔成为当地的一份主流杂志。
2.要坚定发挥杂志的功能优势。读者对杂志的忠诚度和亲密关系是可长期存在的。必须提高杂志为读者“讲故事”的能力,要维系读者和杂志之间的独特关系。在这方面,侨刊无论在题材还是读者关系方面都很有优势。中山市《中山侨刊》创刊30年来,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受到海外乡亲的钟情喜爱,出版经费一直由海外侨胞捐赠。
3.要培育市场意识。侨刊要培育自己的市场意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市《广州华声》杂志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深入侨乡,通过培育传播侨乡文化,拓展经营空间,两年来组织编辑出版《走进石井》、《走进黄浦村》、《大南村》等侨乡文化丛书,受到各界的欢迎。
4.要利用网络优势,开辟新的传播渠道。在应用新技术方面,全面升级后的《看东莞》开拓出更先进的网络产品,建立起立体化的传播渠道。一是开发了iPad版杂志,二是在东莞时间网上开辟了“看东莞”频道,进行内容的二次传播。在利用新技术方面提供了示范。
5.要善于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包括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侨刊作为侨务工作的一个抓手、外宣工作的一个平台,已经成为广东侨乡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拓展侨务工作的新局面的进程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只要努力创新,侨刊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