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侨居国风俗传三代 广东归侨家庭难舍东南亚情结

2012年04月27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侨居国风俗传三代广东归侨家庭难舍东南亚情结
图为“侨三代”小演员观看“侨二代”表演。中新社发 张浩 摄
    图为24岁的“侨二代”郑颖(中)和同伴在表演东南亚传统舞蹈,她如今在印尼驻广州总领事馆工作。中新社发 张浩 摄

  中新社英德4月27日电 侨居国风俗传三代 广东归侨家庭难舍东南亚情结

  中新社记者 杨凯淇 万淑艳

  “布隆隆……”一阵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响起,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3位身着橙色印尼服装的中国小男孩抱着一种十分独特的竹制乐器走上台来,几个20岁左右的姑娘紧跟其后,他们共同演奏的正是印尼传统乐器——昂克隆。

  近日,中新社记者随国侨办“走基层·侨乡行”活动走进广东英德华侨茶场,在这里感受到了别样的东南亚风情。

  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在英德华侨茶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段难忘的侨居故事,虽然海外的境遇各不相同,但回国后,大多数归侨家庭仍沿袭着侨居国的生活习俗。

  “我是1960年从印尼回到中国的,那时候我才5岁。”今年已经56岁的张莺莺对当年回国时的经历仍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儿都是很小就从印尼回到中国,虽然在印尼生活的时间不长,但还是难舍那份情结。“我们家的桌布、杯垫,还有那个很大的香蕉树雕塑,都是从印尼带过来的。”

  记者在她家中看到,具有东南亚风情的装饰还有很多,就连钉在墙上的挂衣钩都是孔雀造型。张莺莺介绍说,不仅家里很多物件是从海外带回来的,她和老伴儿在家也用印尼语交流。此外,他们的饮食习惯也一直保留着印尼习俗。

  “在华侨茶场,只要是归侨家庭,都会自己做一些东南亚的食物,每到节日的时候,大家就会聚到一起庆祝。”不仅要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东南亚国家的节日也要过,所以,当地人的节日特别多。

  除了经常聚餐,唱歌跳舞对热情的东南亚归侨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英德华侨茶场,有一支家喻户晓的业余文艺队,虽然成员都不是专业的演员,但节目的精彩程度却堪称一流。张莺莺的老伴儿陈想新就是华侨茶场业余文化队的“资深演员”。

  接受采访的时候,陈想新一直光着脚踩在地板砖上,这让记者十分不解,几次提醒他要不要穿上鞋子,他都说不要紧。由于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气温并不高,记者用手摸了摸地面,还是很凉的。后来,陈想新告诉记者,由于印尼人的风俗就是很少穿鞋子,所以他们从小就这样光着脚,早已经适应了,一点也不觉得凉。

  不仅老一辈人如此,当地的“侨二代”也将东南亚习俗继承了下来。24岁的郑颖是业余文化队里的漂亮姑娘,一场演出要换好几次服装,跳各种不同的舞蹈。虽然已经在广州参加工作,但有演出时郑颖还是会尽可能的赶回英德表演。她告诉记者,茶场里的很多年轻人都会表演东南亚节目。

  年仅12岁的余子杰是“侨三代”,两年前,他开始学习演奏“昂克隆”。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他虽一脸稚气,却已经是文艺队的“老演员”了,他自己都已经记不清表演过多少场,“广州、深圳、香港,我们都去表演过。”

  余子杰告诉记者,爷爷奶奶答应他,等过几年自己再长大一些,就会带他去国外,看看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