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州侨乡纪行:侨资建礼堂 一村更比一村靓(图)

2012年07月09日 1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福州侨乡纪行:侨资建礼堂一村更比一村靓(图)
美丽的泽里

  中新网7月9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三个月前,住在纽约的刘存生接到在福州哥哥的电话,说70岁高龄的母亲要从福州的哥哥家搬回潭头老家去住,刘存生对妈妈一个人返乡居住不放心,发动了亲朋好友多方劝说。但是老人家铁了心要回老家居住,只因为“这里并不比城里差,还能和街坊聊聊天,经常在礼堂里看戏。”

  生活环境和城里一样好,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刘妈妈回老家居住的理由,也是如今长乐侨乡的真实写照。

  长乐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吴国武表示,海外侨胞对家乡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10多年前,他们对家乡的建设的捐资就已经从铺水管、改造电路、改建道路等基础设施转到建礼堂、敬老院、卫生院的文化建设。经过这些年的改造,昔日被称为“文化荒漠”的长乐侨乡,如今一幢幢崭新的文化场馆拔地而起, 一个个漂亮的公园次第落成,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泽里人心中永远的骄傲

  邻乡邻村的礼堂频频建起,提高了乡里人生活品质,潭头镇泽里村人再也按捺不住了。参与筹资兴建泽里文化中心全过程的旅美侨胞陈佺俤介绍,2004年春,美国泽里联谊会召开会议决定兴建村文化中心,时任会长的陈本通率先捐款26万元人民币,在场的骨干13人认捐了128万元人民币。

  陈佺俤介绍说,由于从2003年起,大批泽里人到佛罗里达开餐馆,泽里村民从纽约集体移民到佛州,因此,这次的筹款就从佛州开始。当时大家的心情惴惴不安,对能筹到多少钱没底。没想到一提出来,就得到了泽里乡亲的大力支持,捐款非常踊跃,一下就筹得40多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从小离开泽里到香港创业的陈文娜,率先捐资33万元人民币,带动了泽里姑姐妹捐资热潮,泽里女儿们也纷纷解囊,于是确定可以按800万人民币建设的规模。

  资金有了着落之后,筹建小组又在讨论文化中心的造型设计。泽里部分旅美乡亲利用到欧洲度假的机会,拍摄许多欧式建筑照片提供设计院参考,最后终于定了“庄严大方,面面生辉”的设计方案。

  2007年10月,气势恢弘的泽里文化中心终于落成。这是一座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仿欧式建筑,门面六根花岗岩巨柱拔地 而起,外墙以现代钢挂技术,装上洁白的花岗石幕墙,使文化中心显得巍峨雄伟、庄重典雅、风骚独领。再加上公园内配套设置灯光球场、老年人健身场、儿童游乐 园、艺术喷泉以及花草林木等景观,集娱乐、运动、休闲于一身。

  泽里文化中心的建设历经3年,美国泽里华侨联谊会两任会长陈本通、陈本祯和骨干成员投入大量心血,在建筑过程中,一些旅美侨胞多次回国和乡亲共商大计。

  陈佺俤颇为自豪地说,泽里文化中心一年上演20多出闽剧,平均一个月2部大戏,村民们还可以挑戏看,“就是在福州生活,也未必能这么经常看闽剧,老人们可高兴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中心里的农家书屋,所藏3000多册图书,从经典古籍到现代科技,从育儿经验到美容化妆,从文化教育到健身休闲,一应俱全,可以满足各个层次村民的阅读需要。

  泽里文化中心不仅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村级文化中心,它更成了泽里人心中永远的骄傲。

  猴屿侨胞带风气之先

  说起长乐侨资兴建礼堂,最早的要数猴屿乡张家村的猴屿礼堂,从1976年到1983年,张家村人历时八年,海外华侨236人捐款30多万人民币,建起了礼堂,当时在附近十里八乡引起轰动。

  2002年,猴屿村猴屿新文化宫的落成,为侨乡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猴屿乡侨联副主席郑心航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末,海外乡亲返乡发现,几十年来给人们带来知识、文明和欢乐的文化宫栋朽墙斜,而富裕起来的村民对文化生活有了高层次的要求,于是华侨们倡议重建文化宫,得到了海外乡亲的积极响应,仅一个月时间,就筹到1000万人民币,超出了建新宫所需的700万人民币的款项。

  新建的猴屿文化宫是一座高六层的仿欧式建筑,依山而建,面临闽江,前后大门矗立着8根罗马纹样的荷兰石柱,前门一对汉白玉石狮守侯,大厅影雕猴屿风光把猴屿尽收眼底。

  登上文化宫的钟楼,则可看到山下楼房栉比,街巷井然,江上百舸争流,绿渚翻波,隔江群山延绵,岚气氤氲。有了文化宫,村民们看电影、看戏方便了许多。

  潭头镇大宏村的华侨广场也颇具特色,特别是一道长廊和广场花园,给村民们提供了休闲的好场所。

  大宏村书记施克图表示,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大量青壮年到国外拼搏闯天下,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妇孺,空巢现象、留守孩问题普遍存在。村民们平时除了看电视,就是邻里间打打麻将、串门聊聊天,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2003年到2006年,大宏村以旅美侨胞为主捐款1700万,花费1500多万,建起了大宏华侨广场,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现在大宏村华侨广场,每天早晚都有数百名村民随着音乐在广场跳舞,而在相隔几里地的潭头镇菊潭村文化中心广场,也同时在上演百人舞蹈秀。

  村民说,以前玩牌玩麻将人不少,如今只要一听到广场音乐响起,村民们就会自觉地跑来,会跳舞的进场跳,不会跳的就在边上看,或在广场公园的健身器材上锻炼。文化中心还设图书室、乒乓球室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使“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李竑)

【编辑:南若然】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