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多措并举全面打造侨务工作明星社区
后大街社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城区,有5300多户,13000多人口。其中,侨眷、留学生家属71户222人。长期以来,社区坚持把侨务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侨”联动(即:聚侨、安侨、暖侨、乐侨、用侨),健全组织、注重特色、创新形式、多措并举,着力推进社区侨务工作“活动场所固定化、侨务组织建设规范化、侨务工作制度化、为侨服务常态化、侨务活动经常化”。
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上,社区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化新型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社区、浙江省十佳和谐社区。
一、以“聚侨”为支撑,着力构建牢固的社区侨务工作组织网络
一是领导重视。后大街社区非常重视侨务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对侨务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侨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工作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初步建立组织建设框架和支撑点,为侨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完善机制。结合社区实际,通过摸底调查,摸清辖区范围内归侨侨眷的分布情况。社区实行侨务网络工作一条龙。即:社区侨务负责人—侨务联络员—热心侨务工作的志愿者—侨务信息员的网络工作一条龙形式。以社区书记为领导,社区副书记分管,并配备一名责任心强、热心侨务工作的联络员做具体工作。社区把侨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侨务工作小组,通过工作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将侨务工作延伸到全社区各个角落。
三是保障经费。社区在每年的开支计划中,会安排侨务工作专项经费,临时超预算采用实报实销,确保侨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与此同时,社区还长期坚持四项制度。一是坚持来访接待工作制度。热情接待来访的华侨港澳同胞和侨眷侨属,听侨声,询侨情,对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和问题,做到事事有答复。二是坚持上门探访制度。不定期组织人员到侨眷家中走访慰问,了解侨眷的家庭困难。三是坚持侨务基础信息搜集制度。确保每年一次对社区侨情进行动态化的普查,保持侨情资料档案的随时补充,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和规范有序。四是建立侨务工作例会制度。社区定期召开由归侨侨眷及其亲属参加的国情(区情、社情)通报会、意见征询会,分析研究社区侨务,不断改进工作。
二、以“安侨”为根本,创新服务模式,形成社区侨务服务的三大“十分钟特色服务圈”
一是打造以“一厅一街”为主阵地的社区侨界便民服务中心。“一厅”即“社区侨界接待大厅”。按服务类别不同,安排多名社工为侨眷侨属开展政策咨询、劳动保障、计划生育以及其他生活类等多项服务。“一街”即“社区侨务服务一条街”。以“居之馨”服务联盟为纽带,涵盖爱心理发、爱心洗衣、爱心食堂、“相约健康吧”健康教育馆、社区警务服务等多个特色化服务站所,方便侨眷侨属生活。社区在深入了解广大侨眷侨属的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先后推出十大“爱心系列服务”,为高龄侨胞侨眷安装爱心门铃,有特急需求时有结对专人负责应急帮助,为高龄独居侨眷提供就餐服务。与此同时,社区也想方设法为侨界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社区投入30余万元建成了形象性、实用性、独特性于一体的“居之馨365侨界服务联盟”。
二是打造以“侨之家”为龙头的社区侨界文化中心。近年来,社区按照“标准化设计、个性化布局”的思路,建成社区侨之家,建筑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于2004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侨之家”设施齐全,内设阅览室、棋牌室、电脑室、健身中心、钢琴房、乒乓室、展览厅等,常年为广大侨界人士免费开放。真正做到“以活动促交流,以阵地促品牌”。社区先后建成了全国首家社区博物馆(现移建为“世博之家”民间藏品馆)、全国首家社区党建展示馆和“世博之家”。另外,还建成了侨界共享的社区文化活动广场和100多个休闲文化活动点,为侨界人士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所和阵地。一年一次隆重的中秋节和春节,文化活动月、睦邻文化节、庆元宵主题文化活动中,到处都能看到社区侨界人士的身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生活其乐无穷。这些功能不同的文化阵地,为社区侨眷侨属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打造以社区侨务文化长廊为主体的侨务工作宣传中心。为进一步宣传党的侨务工作,社区着力加强社区侨务宣传阵地建设,先后建成了社区侨务“百米文化长廊”;在辖区内各个楼群,分布建设了400多块楼道小黑板、20余处宣传教育栏、公共阅报栏,制作了100多块高质量的公益广告,形成了“报、廊、栏、板”等多层次的社区宣传阵地网络,不定期开展侨务工作宣传。社区还创办了《后大街之声报》,分发到侨眷家中,并寄发给海外华侨。
三、以“暖侨”为抓手,全面实施社区侨务工作关爱服务工程,共促基层侨界新和谐
一是爱心特色家庭。后大街社区按照中央九部委,以及省、市关于开展归侨侨眷空巢老人的“暖巢行动”要求,积极为空巢侨胞侨眷组建爱心特色家庭,并针对24户由社区老人、少先队员及社区团员三合一的“特色家庭”,作为宁波市“暖巢行动—空巢、独居老人1对1、多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在镇海的试点推广社区,活动既创新了传统的敬老服务项目,在社区内形成了“小扶老、老爱小”的良好氛围,又广泛宣扬了敬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侨眷邬福庆老人的“豆角儿之家”先进事迹还被作为新华社等11家新闻单位的采访热点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365”侨眷服务特色街。推出颐年小餐厅、舒心养足堂、相约健康吧等为老服务活动,从而也为社区内的侨眷们提供更为贴心的优质服务。社区从2001年起,每年定期为社区60岁以上的归侨侨眷进行健康体检,并逐一建立完整的健康个人档案,按照居住片区分布落实责任,医生随时随访并提供健康咨询及医疗服务。社区常年为侨胞侨眷送上健康知识材料、开设健康讲座、举办各类健康义诊活动。此外,还自主创新推出了健康服务项目化管理,如健康沙龙、相约健康吧等一个个健康服务以项目化管理方式运行,使服务细节更加到位,服务成效更加明显,深受侨眷侨属们的欢迎。
三是温馨服务一卡通。社区为侨服务涉及的内容上至国家政策法规咨询,下至日常生活各种琐事,只要力所能及,都尽力给予帮助。为了营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社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措施,其中服务一条街中的30多个服务项目实现了“一卡通”,侨眷们持卡即可足不出户享受所需各项生活服务,而且每天下午还可以到镇海电影院免费观看电影。
四是个性服务俱乐部。在满足社区侨眷一般需求的同时,社区还为侨眷们提供了许多量身订做的俱乐部,如专门为高血压患者设立的高血压俱乐部,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传授日常养生方法、保健知识。为子女不在身边的侨眷们成立了添寿俱乐部,通过举办各类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交流等。
根据招宝山街道提出的“贯彻十七大,温暖进万家”为主题的暖春行动精神,社区联合辖区内社会资源:侨捐学校、侨商、侨企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社区辖区内的侨捐学校—仁爱中学举行的“欢乐团圆年,和谐一家亲”千人饺子宴活动,共开席100桌,有1000余名居民到场,侨眷们也被邀请到活动现场,享受社区大家庭带来的快乐。2010年的腊八节,在侨商的热心支持下,后大街社区和区侨办共同举办了“共享健康新生活,共品浓浓腊八情”活动,为全区的侨胞眷属和居民朋友们送去冬日里的一份温暖。
四、以“乐侨”为推动,倡导文化凝聚,全面打造社区侨界文化建设品牌
通过近几年的文化型品牌社区建设,社区社区相继成立了和谐欢乐鼓队、十里红妆等20余支精品队伍,并邀请社区内爱好文艺的侨眷参加各支文体队伍,共同参加社区的品牌化建设。后大街社区百人龙鼓队喜捧国家级鼓舞最高奖“山花奖”,十里红妆成功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荣获2009第十一届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并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区在举办精品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广泛开展“家门口”文化活动,形成了“活动多、档次高、规模大”的鲜明特点,如社区组织的千人文化大巡游、“给您健康每一天”健美操大赛、“舞动的后大街”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社区侨眷的参与热情,成为凝聚侨眷、为文化社区品牌创建服务的有效抓手。社区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区收藏博物馆,许多侨胞侨眷踊跃参与其中,纷纷将自己心爱的收藏亮出来与大家分享。
五、以“用侨”为基础,多方面发挥侨界作用参与社区建设
一是组织社区侨界志愿者队伍。社区根据侨眷侨属的不同特点和优势,相继组建了社区“文明眼”义工队、社区文化义工队、社区绿色护网义工队等侨界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在宁波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街道、社区每年申报区、市、省乃至全国级的各项重大先进工作事项中,这些侨界的义工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们的言行得到了周边居民群众的一致赞誉和倾力效仿,成为文明社区新风尚建设中一道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人文风景线。
二是广泛开展侨界“1+1”结对帮扶服务。社区在走访摸底的情况下,根据侨眷家庭的不同情况,组织发动30多名侨眷与社区困难家庭结成“1+1”帮扶对子,广泛开展“帮困、帮学、帮业”活动。近五年,社区累计收到社区侨眷捐衣捐物近万件,捐款10万余元。(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