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加快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
中新社福州8月31日电 (郭熙婵)作为中国最大侨乡之一,福建有华侨农场17个,过去成为安置归国华侨的主要场所。然而,新形势下,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需求日益迫切。
国侨办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调研座谈会31日下午在福州召开。座谈会上,福建各华侨农场负责人畅谈各自农场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献言献策。
福建省侨办副主任刘良辉说,福建多次专题研究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明确了加快华侨农场改革发展的举措,至今省级财政已安排下达4.2亿元人民币,专项用于华侨农场改革发展。
1997年,福建把华侨农场下放给所在的市(县、区)政府管理。目前,福建17个华侨农场形成了6种管理模式,如设立华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赋予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单独设立乡镇(街道);归属企业集团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等。
福建也根据各农场优势和特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华侨农场发展。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福建华侨农场地区生产总值逾114亿元人民币,职工人均年收入1.78万元人民币。
但是,福建华侨农场发展中依然面临不少困难。泉州、莆田、福州侨办与会人士表示,华侨农场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农场经济基础比较脆弱,社会事业经费负担较重,贫困归侨侨眷扶持还需继续关注。
福建华侨农场总人口7.61万人,其中归难侨及子女达3.37万人。随着惠侨力度不断加大,华侨农场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刘良辉透露,2011年,福建省华侨农场仅职工养老、医疗保费支出就高达3400万元,人均负担3700元,其中地处老少边地区的华侨农场财力尤其困难。
福建也在着力妥善解决华侨农场职工社会保障问题。2012年开始,福建对困难农场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缴交部分,采取各级财政和农场共同负担的办法解决,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福建从1999年开始实施“侨居造福工程”,以使归侨人均住房面积从不到12平方米扩大到23.7平方米。
今年3月,福建出台十项措施,包括赋予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华侨经济开发区、建立困难农场帮扶机制等,促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福建还在着手制订“十二五”华侨农场非归难侨职工危房改造计划,以让归侨在闽安居乐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