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爱心暖人间:慈善是心灵的沟通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 题:侨界爱心暖人间
作者 娄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在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成立20周年纪念晚会上,一群“珍珠班”的孩子用手语表演的《感恩的心》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晚会现场表彰了为中国慈善事业默默贡献多年的8位侨界爱心人士,他们不仅在中国教育、医疗等领域付出了时间与金钱,更是把心中的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士。
“成绩优异、经济困难的孩子就像珍珠,因为贫困无法升学而被放弃,我们希望把这些珍珠捡回来,重新擦亮。”张君达是一名拾宝者,他用关怀和爱拾回的“珍珠”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多年来,他坚持亲自到他所捐建的爱心学校里帮助孩子学习,甚至能叫得上每个孩子的名字。
由于多年往返于爱心学校,张君达已经攒起了厚厚一叠登机牌、火车票,而他却从未报销过一分钱,也不领任何工资津贴,“能为孩子们、为社会做这些,我非常开心。”
朱奕龙慈善之路的起点要追溯到1995年,当他看到西北山村的孩子们在简陋的石板桌上轮流完成作业时,他决心用爱去改变这一切。16年间,他捐建了76所爱心学校。他坚信,培养每个孩子走出大山所改变的不只是孩子个人,更是一个家庭、一个村的命运。
面对逢年过节上万封孩子们发来的感谢信,朱奕龙说,“做慈善不仅仅是捐款捐物,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爱的传递。”
“我们不但治疗白内障患者,还培训当地医生。氧气不足,我们的医疗队就背着氧气一边吸氧、一边治疗。”60多岁的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是海外侨胞公益事业的先行者,他多次带领医疗队到青藏高原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并用实际行动带动了一批为公益事业奉献的爱心人士。
在数千名患者中,最大的已经80多岁高龄,而最小的才不足2岁。面对患者的感谢,邱维廉却说,“这是患者给我们洗涤心灵的机会,这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回报社会。”
像这样的侨界爱心人士并不在少数,20年间,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发动各级侨联共接收近百万人次捐款,累计募集善款达16亿多元人民币,基金会希望,未来能帮助更多华侨为中国慈善事业做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