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归侨“三代”摄影联展:用镜头记录半个世纪变迁

2012年11月08日 2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福州11月8日电 题:归侨“三代”摄影联展:用镜头记录半个世纪变迁

  作者 郭熙婵

  黑白定格,福州闽江西河,游泳人群络绎不绝;色彩斑斓中,同一条闽江,高楼取代沙滩,两岸车水马龙。

  在8日福州开幕的“三代摄影记者半个世纪记录时代变迁摄影联展”上,一组间隔20余年的对比照片,拍自相同的地点,呈现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观。

  站在照片前,杨北钊老人对中新网记者说,以前汽车哪有现在这么多。而他的外孙包华说,现在拍到的多半是交通拥堵。

  类似的照片在杨北钊一家三代摄影展上随处可见。杨北钊告诉记者,照片是历史的见证,幸运的是,他们一家三代能用相机记录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

  1955年,22岁的杨北钊携妻女从印尼归国。谈起初见福州的印象,他直言,当年的福州“电灯不明,道路不平,电话不灵”;由于当时台海关系的紧张,远在印尼的父亲更是写信劝其离开。

  但是,杨北钊坚持己见,凭借摄影的一技之长,被分配到中新社福建分社工作。从此,这位印尼归侨便深深地扎根福州。38年的摄影记者生涯,在杨北钊的镜头下,福州的道路由窄到宽,高楼从无到有,长高变大的新福州拔地而起。

  摄影展上,记者见到了另一组反映福州发展变化的照片。照片的主角是极具代表性的福州解放大桥,在杨老镜头里,这是一座“宏伟壮观”的石板桥;在第二代的图片里,一天天老去的大桥已显沧桑感;而在第三代的照片里,它再也不是福州唯一过闽江的通道。

  “我这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福州的发展日新月异,解放大桥就是一个时代新建筑的代表。”杨北钊的女儿杨婀娜,作为这个归侨摄影世家的第二代,对于摄影的热情,来自父亲,更不输父亲。

  杨婀娜是福州第一位女摄影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摄影类二等奖。杨婀娜用镜头记录了福州旧火车站爆破、马祖客轮首航马尾、福厦铁路开工、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建成等新福州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亲身参与福州的发展建设,成为她引以为自豪的人生经历。

  杨婀娜说,自己特别喜欢爬高楼,因为站在高处拍摄,福州全景一览无余。“90年代初福州有20座高楼,现在福州的高楼数不胜数,想想看福州的发展有多快。”杨婀娜笑着说,以前福州的高楼基本都爬过,现在这么多,哪还爬得过来。

  在父亲杨北钊眼里,杨婀娜是“全身心都扑到摄影上”,和自己“四平八稳”的摄影风格不同,女儿和外孙的作品受到时代新风气的影响,无论是色彩还是内容都更为丰富。

  同样是摄影记者的包华,是杨北钊的外孙、杨婀娜的儿子,也是这个归侨摄影世家的第三代。在摄影展上,包华色彩绚丽的作品与杨北钊老人的黑白照片形成极大反差。杨北钊说,时代的不同,造就完全不同的摄影风格。

  包华的镜头下,更多的是反映当下年轻人的时尚生活,传递新鲜的生活理念。包华说,自己生在福州,长在福州,对于福州的感知,希望通过一些图片故事来传递。

  已过耄耋之年的杨北钊回忆起离开印尼来到福州生活的57年,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如今,杨北钊老人仍会拿起相机,和老伴游历世界各地;女儿杨婀娜虽已退休,但在新闻现场,仍旧会见到她按动快门的身影;而外孙包华,属于他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在福州,这个归侨摄影世家还将继续讲述属于他们的摄影故事。(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