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尼归侨陈联合:一生没离开“侨”字

2012年11月20日 15:50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0)
印尼归侨陈联合:一生没离开“侨”字
回国前夕,陈联合(中)与朋友在自家小车前合影留念。
1987年,陈联合向(时任)国务委员陈慕华介绍引种园发展情况。

  陈联合,1944年1月出生于印尼,现任厦门市侨联荣誉主席。

  我出生在印尼,父亲是当地侨领;回国后,我就读集美侨校、华侨大学;毕业后,先后作在华侨农场、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侨务部门工作……一生没离开“侨”字,心中更是永远记挂着“侨”。

  父亲是爱国侨领

  1944年,我出生在印尼巴厘岛。父亲陈清江是福建安溪人,那时,生活很苦,他就到厦门当童工。他说当时是在厦门靠近码头的水仙旅社里做杂役,这个旅社如今已没有了。1918年,父亲跟随亲戚前往印尼谋生。慢慢地,家中日渐殷实。

  上世纪50年代,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陈毅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印尼巴厘岛,期间,我父亲参加接待,并安排自家车辆前往接送。

  还记得,大概在我12岁时。连续几个晚上,父亲和母亲都把家中的几个保姆支走,也不让我们几个孩子靠近,关着厨房门亲自下厨。当时觉得特别奇怪,可父母二人口风特别紧。过了几天,父亲才告诉我们,原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宋庆龄到访印尼巴厘岛,每天晚上,父母亲就亲自下厨为她准备中式的点心,因为国家领导人行程需保密,所以直到她回国,才告诉我们。父亲还拿出宋庆龄赠送的西湖龙井茶和一枚国徽纪念章。龙井茶被我们喝了,至今还能回忆起那香醇的味道。上世纪60年代,印尼出现排华、反华逆流,珍贵的徽章也随同所有财产被暴徒们洗劫一空。

  华侨在印尼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印尼当局甚至要抓我父亲,他及时与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联系,搭乘中国撤侨船回国。

  在叶飞家中过年

  我是念高中时就回来的。我们小时候,父亲就不停地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灌输要爱祖国、将来要回祖国学习发展的思想。所以,我的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都于1958年回国就读于集美中学。1960年9月,我当时的理想是希望到欧洲学医,将来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但最终还是跟着哥哥姐姐们的步伐离开父母、离开印尼的家,乘中国接侨船“大宝安”号回到祖国,就读于集美侨校高三(1)班。

  在集美侨校,正值国家遭到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出入没有车,家中也没有保姆照顾,生活水平可以说是一落千丈,还经常要长途跋涉到农村参加各种劳动。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无论有什么困难,都应该坚持下去。幸而党和国家都特别重视我们这些离开亲人回国学习的侨生。福建省教育厅厅长王于畊每到过年时,还会从集美接我们几个侨生到她在福州的家中过年,待我们就如自己的孩子一般,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王妈妈”。王妈妈是叶飞上将的夫人,当时叶飞将军正在北京开会,我们未能见到将军而感到遗憾。

  经过2年的适应和学习,1962年8月,我考上华侨大学,就读热带作物系热带作物专业。5年后,我大学毕业。

  1968年8月,我随同华大学生赴漳州市浦南6680部队农场参加劳动锻炼;1970年3月到华安县革委会学习班工作;1973年8月调到福建省经济植物研究所担任技术员。

  引种园见证爱国心

  1959年3月,厦门市侨联主席颜西岳接受印尼归侨青年周才喜的倡议,决定创办华侨引种试验场,选址鼓浪屿博爱路的两亩菜地,拨款数千元,由周才喜等7人小组负责,市侨联副主席汪万新任第一任试验场场长。

  厦门华侨热带作物试验场从此诞生了,经过两年努力,试验场硕果累累。1962年,试验场划归中国科学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对外挂牌“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场”,规模发展到200亩地。当时,引种园可谓倾注了海外侨胞的无私爱国情。印尼华侨黄奕苗曾特地从马来西亚带了两包香蕉良种,乘飞机经香港转运到厦门华侨引种园。可就在印尼登机时,海关怀疑他偷运种苗,他双眼噙泪,哽咽难言:“母亲疾病缠身,急需此物作药……”。海关检查人员为其“孝心”感动,终于放行。黄奕苗先生说的“母亲”,就是祖国啊!像他们这样心系祖国的海外侨胞数不胜数。

  后来,“文革”开始了,引种园也被迫下马。直到“文革”结束,在爱国侨胞的热情呼吁下,华侨引种园复办了。

  1977年1月,我被调至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场任技术员,负责引进海外优良的植物品种。这段经历让我亲眼见证了许多海外侨胞的拳拳爱国之心,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为“侨”奔忙30载

  伴随着引种园的发展,1984年6月,我升任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主任。我继续通过自己的海外亲属朋友引进良种,带领全园职工把引种园建成一个既是植物引种中心,又是具有热带、亚热带特色的植物公园的游览胜地,并多次接待陈慕华、林一心、胡平、邹尔均等中央、省、市领导到引种园参观考察。

  由于成绩突出,1983年11月,我在厦门市第九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上当选副主席,并于1984年4月代表侨界出席厦门市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当选市青联会副主席。1987年12月,我作为侨界代表出席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常委会副主任,之后不久又陆续当选全国侨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3月30日,在厦门市侨联第十一届三次全委会上,我当选厦门市侨联主席。2012年,厦门市第十五次侨代会上,我当选为厦门市侨联荣誉主席。

  从专职做“侨”工作至今近30年,拓展了侨联与海外侨团的联系、海外华侨华人的联谊,尽力尽责为侨服务,妥善处理过国内归侨侨眷的侨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但这些工作,其实都是我份内之事,都已融入我的生活中,所以似乎也没什么好细说的。

  今生无悔

  我始终认为,我们做“侨”的工作,既要重视新侨工作,也不能忽视老侨的工作,既要拓展海外联谊工作,更要做好国内的侨务工作。当然,侨的工作并不好做,“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8个字,这既要领会侨务工作的精神,还需要有奉献的精神,需要有热情,需要长期的坚守。

  20多年来,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带领侨联干部坚持以侨为本、热心为侨服务,做到贴近归侨侨眷、贴近基层、贴近工作实际。认真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做到凝聚侨心、汇集侨智、维护侨益、发挥侨力,厦门市侨联先后获得“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基层组织”、“全国侨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多年来,我每年都会出席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会议,带上有关涉侨的提案、建议案;围绕“侨中有台,台中有侨”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构筑发展厦台两地合作交流桥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与港澳侨友的联系,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为构建和谐厦门、幸福厦门添砖加瓦,作出新的贡献。(陈联合/口述 许丹 王起鹍/撰文)

【编辑:杨凯淇】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