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闽之子:福建土楼技艺大师徐松生

2012年12月11日 13:59 来源:炎黄纵横 参与互动(0)
八闽之子:福建土楼技艺大师徐松生
福建永定下洋土楼群
徐松生修土楼

  2007年6月9日,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首批确定的传承人一共226名,涉及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134个项目,福建省10人榜上有名,其中福建土楼第四代传人徐松生,成为龙岩市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53年8月14日,徐松生出生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余庆楼,7岁迁居藩庆楼。1968年初中毕业后,年仅15岁的他就跟随父亲参建下洋月流村四层方楼红阳楼。砌基,夯墙,盖瓦,土楼营造技艺的每一个工序,父亲对他都严厉要求,言传身教。父亲徐恒聚师承南靖从事土楼建筑的徐建乾,成了当地闻名的第三代泥水建筑师。

  1975年,22岁的徐松生另立门户,建月流村江屋二层圆楼;24岁参建初溪村善庆楼;28岁参建暗佳村初撰楼;32岁建初溪村恒庆楼,先后由他设计、施工、维修的大小土楼共10多座。由于徐松生天资聪颖,设计建造的土楼质量可靠,深受人们赞扬。但他深感建筑理论知识缺乏,1985年毅然参加龙岩金桥建筑培训班学习,拜高级工程师张炎春为师,学习工程质量管理和其他建筑知识。1992年4月,徐松生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

  坐落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的“家族之城”集庆楼,素有“最古老最奇特圆楼”之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即1515年前后,距今近500年历史。该楼为两环圆楼,占地2826平方米,全楼计247间房,居住徐姓宗族几百人。

  集庆楼的“奇特”之处在于:全楼设有72架楼梯,便于在庞大的楼中上下;外环二层以上设有多道暗梯,平时用木板盖住,遇到紧急情况时才使用;外环外墙设有9个瞭望台,可架设土铳防卫;外环底墙设有一个秘密通道,平时用木板封住,紧急疏散时可启用,直奔楼后山坡树林;全楼木构件全靠榫头衔接,未用一枚铁钉。但因年久失修,面临全面倒塌的危险。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集庆楼,必须加以维修。然而工程之大,危险系数之高,加上启动资金缺乏,当时无人敢于承担。这时,初溪村书记徐谋光多次出面来做徐松生的工作。徐松生被感动了,接受了维修任务。在维修中,徐松生更换蛀蚀的立柱或矫正立柱,更换了梁檩椽瓦、楼梯楼板,使维修后的集庆楼面貌焕然一新,重现了昔日集庆楼古朴沧桑、气势磅礴、恢弘壮观的风采,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土楼群”中最奇特、最雄浑的地标性景观。

  坐落于广东省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是广东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土木结构圆形客家土楼。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内外三环连成一体,中间有公用天井283.4平方米,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侧有口古井,中心装饰着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整座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等、求财的生活理念,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17日凌晨,在雷雨轰鸣中,年深欠护的花萼楼大门顶墙体产生崩塌;6月30日下午,大门右侧夯墙及外沿局部瓦顶,再次发生坍塌,全楼30个单元中有7个单元需抢救修复。当时有人提出了现代技术维修方案(用成钢箍墙),预算经费超过50万元。2002年7月,经永定县博物馆胡大新馆长介绍,大埔县文体局张生胜局长邀请徐松生现场考察、论证。徐松生一到现场,立即寻找墙体倒塌的原因。他叫工人挖了三个3米深的井窟,经过仔细的土层分析,发现土墙倒塌是由基础泡水、内外墙面下沉不均、外墙陷落倾斜而引发的,于是,提出夯筑土墙的新维修方案,这一方案只需资金18万元,而能达到修旧如旧的复原效果,最终被采纳。

  徐松生精心画好设计图纸,带着他的施工队,亲自现场督造。一切工序都按建筑客家土楼的技艺进行。这里要特别强调徐松生运用独创的技艺:“楔形夯法”:即为了使夯筑的新土墙与旧土墙之间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设计上大下小的“楔子形墙土”插入两边旧墙之间夯筑,避免新墙与旧墙之间因缩水不同而产生大裂缝。这些技术的巧妙运用,使花萼楼的维修达到了极高的水准。2002年11月,历时五个月,用传统的夯土技术复原的花萼楼重新对外开放。

2007年8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埔县,再次邀请徐松生前往维修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中翰第,位于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是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1884年建造的。由于年久失修,“中翰第”一度成为危房:瓦面破漏,柱断梁蛀,檩椽腐朽,墙表剥落,屋脊下沉。大埔县政府决定投入200多万元对中翰第及其周边配套设施进行整体的修建,徐松生带领施工队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能留则留,该拆则换的方法维修,相继更换腐朽的柱梁檩椽,重塑屋脊瓦头,绘制山墙彩画,铺排残破瓦面,修复排水沟槽……2008年9月底,修葺一新的“中翰第”,以黄墙灰瓦、飞檐花窗、黛脊彩墙、典雅古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现在,中翰第开辟为“李光耀事迹展览馆”。

2002年徐松生维修广东省大埔县省级文保单位花萼楼后,几乎没再承接到与土楼有关的建筑工程。从事土楼建筑近40年,作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人徐松生很担心会失传。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多了,年龄也都大了,土楼的工作目前只剩下修修补补,我怕土楼营造技艺再过几年就要销声匿迹了。”他深感自己肩膀上的重量,曾经向他学习技艺的徒弟和工友已有几十人。近年来,在福建、广东土楼民居建造维修中,他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他们,做到口传心授,世代传承。为了使这项技艺能传承下去,徐松生有意把土楼营造技艺传给从事建筑业的大儿子徐荣春,把儿子送到厦门大学学习了一年的土木工程,他期望能用现代科技语言来解读土楼营造技艺。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