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最大华侨农场的“甲子之变”:打造新侨城

2013年01月23日 1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福建常山1月23日电 题:福建最大华侨农场的“甲子之变”

  作者 张羽 张桂虹

  “我对晚年的生活感到很满足。”6个房间,总面积超过180平方米,门口还有一个小院……这是新加坡归侨张洪德夫妇在福建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前身为福建常山华侨农场)长安路21号的住所。

  张洪德今年81岁,祖籍广东梅县(现为广东省梅州市),曾担任常山华侨农场副场长。记者见到老人时,他头戴一顶毛线帽,脖间围着一条黑白条相间的围巾,显得格外精神。“现在生活好了,以前可是很艰苦的。”这位老场长说。

  常山华侨农场位于漳州南部云霄、东山、诏安三县交界处,不仅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华侨农场,还是福建最大、全国第二大华侨农场。早期的常山,是同“鼎盖铺、火烧埔、大水崛、老虎山”等周边地名联系在一起的,杂草丛生,野兽出没,时有盗贼行劫。

  1952年底,张洪德等147名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归难侨,来到偏远的不毛之地“鼎盖铺”安家落户。“女的睡在破旧的土房内,男的就睡在用稻草和竹条搭起的草房里”。建场初期,农场只有300亩土地、3座土房。

  如今,曾经破旧的土房已被崭新的小区取代,规划建设的“华侨新城”里不仅有风格各异的别墅小楼,也有气派壮观的高楼大厦;雅加达路、曼谷绿道等以东南亚城市名称命名的柏油马路穿城而过;新建的小学、华侨医院等市政配套设施宽敞明亮。

  建场初期,归难侨们烧荒开垦种植水稻、甘蔗、花生、大豆、茶叶、烤烟等作物外,还引进胡椒、咖啡、橡胶、剑麻、香茅草等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张洪德家后院的山坡上,至今还保留着十多棵香蕉树。老人说,树种是以前从海南三亚引进的,现在每斤可以卖到2至3元,每年能够收入万余元。

  改革开放后,常山华侨农场办起罐头厂、手袋厂、鞋厂、制衣厂等20多家国营企业,生产的芦笋、蘑菇、荔枝等罐头和米粉干、精制红茶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

  1999年,常山华侨农场领导体制正式下归地方,省级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港、澳、侨、台等企业家纷纷前来投资兴业,农场的经济结构也悄然转型。加快建设的工业园区内,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电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等企业相继落户。

  2012年,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98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从开发区设立前的6804万元到2012年的40亿元,增长了58倍。

  “农场初建时,国家每月会发12元补贴,其中10元用于伙食,剩下的买些日用品。”1993年,服务农场整整40个年头的张洪德退休,如今他和老伴每月可以领到万余元退休金,“每月差不多花2000元,剩下的可以帮一下子女。”

  张洪德夫妇膝下育有两男一女。大儿子在常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任职,二儿子和小女儿都在香港打工。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张洪德的女婿蔡健霖回报桑梓,以印尼归侨的身份投资常山,开办了一家玩具厂。张洪德希望,“后代也能为常山的建设继续出力”。

  一个甲子更替,一座崭新的海峡西岸“华侨城”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区委书记姚珠成表示,将启动新一轮创业,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侨商投资区,建设宜居宜业的新侨城。(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