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京召开
中新网4月2日电 据中国侨联网消息,近日,由五邑大学、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中国侨联召开。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姜培茂,五邑大学党委书记王克等出席。
课题组首席专家张国雄教授从侨批文书的历史、现状、价值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四方面向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介绍了课题情况。
侨批是近代以来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国内眷属的家书和汇款的统称,伴随着华侨的出现而产生,其基本特征是民间性、国际性和系统性。目前保存的侨批文献共有17万件,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潮汕侨乡、江门五邑侨乡、梅州侨乡和福建的厦门、福州、泉州等侨乡,此外,民间和海外收藏者手中尚有数万件侨批文书。
侨批文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具有遗产价值,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文化、经济等发生重大变迁的见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真实记录,是书信、邮政等历史发展的反映,侨批文书档案已经申报了2013年世界记忆遗产。其次,具有学术价值,它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世界近现代史提供了珍贵史料,也为多学科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第三,具有现实价值,有助于宣传国家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密切海外侨胞对中国和家乡的感情,有助于提升新时期中国侨务工作的文化内涵。
据悉,课题组将从整理和研究两方面着手,集中力量完成侨批文书的调查、征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并编纂出版大型侨批文书丛书,完成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及专著。
李卓彬在讲话中指出,侨史研究是侨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侨联和林军主席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侨史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搭建不同平台推动侨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对于课题研究工作,李卓彬强调,第一,要高质量的完成项目研究。需要课题组的专家学者发扬严谨科学的治学精神,认真负责、全力以赴地完成研究任务。第二,要加强成果转化,侨批文书是华侨华人“心中的碉楼”,寄托着海外侨胞的历史感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要让学术成果在凝聚侨心、展示中国形象、增加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第三,要勇于克服困难,本着节俭的原则,发挥经费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