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侨联副主席:根据侨情变化做好新归侨工作
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于12月2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河南省侨副主席刘东晓此间接受记者专访,在侨情出现新变化,新归侨工作创新等方面,刘东晓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侨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时期,国情、社情、民情发生变化,侨情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央提出要做好新侨工作,要以老侨带动新侨,为新时期侨的工作提供方向。“无论是从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角度来说,还是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大国,在国际社会发挥应有的社会责任,或者是中国本身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等方面而言,都需要新侨的参与。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多优秀的华人华侨回国参加祖国建设,这是一种特殊力量。”刘东晓说。
新归侨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在国外生活学习多年,受过良好教育,掌握比较先进的技术或者有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在国外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容易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他们有国际视野,用国际的标准和行为方式参与国内建设。第三,他们回来是参与祖国建设的,也就离不开“创业”和“就业”。这些人多投身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
新归侨回来之后,需要把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和回国之后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作出角色转变。这个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他们不能很好的融入改革开放35年来经济变化的大环境当中,想发挥作用,想创业就业是很困难的。“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新归侨身上有特点有优点,政府和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他们,但往往局限于政策怎样变动,怎样问寒问暖。可他们真正内心的东西,切身感受的东西,不单单是这些。他们思想深处的东西,对政策的理解,对法律法规的适应,都需要时间。”刘东晓分析说。在整个适应的过程当中,往往还会有很多冲突,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的经济发展体系下,不同的人文环境和法律体系中。
“所谓归侨,一定是在国外生活很多年,在国外有一定的身份和居住权,当然保留了中国国籍。归侨不管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还是若干代,总而言之他跟那个社会有了一定联系,交往和互动。他们在一个新的群体和氛围里,如果没有这种互动和交流,会感觉到孤单和不适应。”新归侨总的来说主要会有四个方面的水土不服,第一是思想思维方式方法上不适应。第二,还有的人工作方式方法和学习方式上不能适应,所以新归侨回来以后,在国外积累的经验,所谓的优势,回到国内发现要么优势发挥不出来,要么优势变成劣势,要么不知道国外的优势和这边的优势怎么去对接。第三,是生活和文化方面的不适应。第四就是政策和法律上的不适应。新归侨回来之后,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政策来发展和保护他们的事业。
从党把新侨工作提到当前侨务工作的这样一个高度来看,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要的。刘东晓总结说“用什么方式手段帮助新归侨尽快适应改革开放35年来的变化,怎样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有效就业创业,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要凝聚新侨心,凝聚新侨力,从而帮助新侨作出新贡献,从个人讲,让他们有新作为,促进个人发展,往大讲,为我们实现全面改革,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特殊的力量。”(郝斐然 牟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