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秋子》上演慰安妇悲情故事 呼吁反战珍爱和平
中新网南京12月12日电 (田雯)“我是一支蜡烛,我是一首悲歌,我是一只白鸽……”11日晚,被称作中国歌剧“肇始之作”的反战歌剧《秋子》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歌剧取材自1938年的一个真实报道,讲述了一对日本新婚夫妇深受战争苦难的故事。歌剧主创人员均表示,战争伤害的是两个国家的人民,以此剧发出和平呼声。
《秋子》的剧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38年4月,《大公报》刊载了一则题为《宫毅与秋子》的报道,讲的是新婚刚刚三个月的日本青年宫毅,被当时的日本政府征兵派往中国,不久其妻秋子也被蒙骗到扬州当了随军“慰安妇”。夫妻相认后悲痛欲绝,双双于扬州瘦西湖边悲愤自杀。
1942年1月31日至2月6日,《秋子》在重庆国泰大戏院(今和平电影院)完成首演,在当时文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在随后的四年里,《秋子》相继在重庆、成都、昆明、遵义、南充等地公演了52场,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但在此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秋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部几乎被遗忘的经典。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歌剧《秋子》总监制张承志教授介绍,与大多数反战题材作品不同的是,《秋子》没有采取脸谱化和全盘丑化日本人的做法,而是选择从一对日本新婚夫妇深受战争苦难的悲剧性角度切入,用他们的悲惨经历控诉战争的残酷和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暴行,让观众认清了真正的战争元凶。
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秋子的是南京艺术学院青年声乐教师曹琳。她说,一开始看到剧本是有抵触的,因为是日本人的故事,但是后来深深地同情秋子,她的新婚丈夫被征兵派去打仗,自己又被当作随军慰安妇,这是极不尊重人性的。“这个在战争环境下的爱情悲剧,让我们反思,必须自尊自强、珍惜和平。”
看完歌剧的86岁南京市民海疯显得颇为激动。他说,当年因为战争被迫逃离家乡南京,再回来的时候,城内已被日军占领,“挹江门那边都有日军守着,我们中国人还要向他们鞠躬。”海疯表示,战争太残酷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伤害了无辜的日本人民,“人类要永远记住这段历史,反对战争。”
该剧导演钱态表示,“这次复演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用四句话概括,就是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尊重人性,捍卫人类的尊严。”
该剧制片人周建明说,时隔70年复排,在国家公祭日前夕上演这样一部作品,是为了强化人们对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也是为了宣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时代主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