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大会在中国高校“提前打响”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彭大伟)“下面开始进行德班平台(ADP)谈判,首先请各方简要阐明立场。如果希望发言,请竖起桌签。”随着一声锤响,谈判桌上身着西服的各国代表用娴熟的英文展开了唇枪舌战。
这并非在华沙或是利马的气候谈判现场,而是2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场“气候变化模拟谈判”。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专家张晓华担任这场模拟谈判的大会主席。他事先给出了一份涉及应对气候变化适应、减缓和资金三方面行动的“主席案文”,各代表团便是围绕这份案文展开陈述和辩论。
“美国代表”陈述了美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一系列贡献。她表示,尽管低油价目前来看对经济增长有利,但长远来看,人类还是需要更好地优化能源结构。
随后,印度代表毫不留情地呛声美方:“你们承诺为绿色气候基金注资30亿美元,可是贵国国会能否批准这一金额,我们需要更多有说服力的细节!”
2014年被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是“史上最热的一年”,而关键性的2020年时间节点已越来越近。因此,巴黎能否成功达成协议,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作为今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举办地巴黎的著名学府,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Po。)将于5月举办全球气候变化学生模拟谈判活动,清华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的大学将派出一支5人的学生代表队参加。这场全球性辩论的结论将呈交12月举行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
当天晚上比赛,便是为中国队选拔“谈判代表”。
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龙亦凡是小岛屿国家代表团的一员。他表示,虽然自己从2013年就在厦门参加过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但气候谈判和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高校仍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话题,“即使是今天的参赛选手,也很少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相关的文章”。
“这次通过学校办的一系列讲座,我们系统地了解和接触到了气候谈判的知识。我希望今后能够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去参加真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龙亦凡表示。
巴黎政治大学驻华代表刘华胤表示,清华的代表们展示了中国大学生优秀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辩论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类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本国以外的各利益主体所想所求”。
活动承办方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向记者表示,与为中国参加国际气候谈判培养后备人才相比,这类活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向全社会普及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识,“尤其是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令公众理解和支持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需要更多努力。”
“这些同学今后未必都直接从事气候相关工作,但他们也许会去中石油这样的大企业工作,这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就能派上用场。”刘华胤说。(完)